•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其他省份>正文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李红武:躬耕职教17年,培养“青春养老人”

    :2025年09月09日
    新京报

    从小我就向往教师职业,中学班主任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让我明白一个好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作用。

    “闺女,我的蒲扇呢?我用了这么些年,每次你收拾我都找不着。”最近,家人发现80岁的李军行为开始出现异常,变得敏感易怒,东西随处乱放却总是责怪儿女——这是认知障碍的早期信号。在我国,生活在农村60岁以上人口约有1.21亿人,空巢率超7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认知症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癌症等危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四大杀手,让不少家庭陷入一人失智、全家失衡的困境。

    如何照护患有认知症的乡村老人?在8月底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副教授李红武指导的学生团队针对这一课题,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展示了一套解决方案。

    2025年,李红武获得了“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躬耕职业教育17年,李红武始终以“人师”的温度与“经师”的专业,推动养老专业从传统走向智慧,为首都老龄产业培养了大量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陪伴学生把专业理想照进现实。

    xuyl2025991934242686569.jpg

    李红武躬耕职业教育17年,为首都老龄产业培养了大量为老服务专业人才。受访者供图

    鼓励学生主动成为“智慧养老的设计者”

    2008年,人类学专业背景的李红武入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彼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初露苗头。作为深耕社会工作领域的教师,他日常接触的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中,老年群体的照护需求日渐凸显,也让他捕捉到行业发展的潜在方向。

    2009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启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申报,并于2010年正式招生。但在当时,对“养老”的刻板印象是专业发展的第一道坎——在多数家长的认知里,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就是“伺候老人”,甚至等同于“端屎端尿的照护工作”,招生时屡屡遭遇困境。

    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更名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名称的改变背后是养老人才培养逻辑的全面升级。

    “在数智化的背景下,养老行业产生了很多智慧化运营管理的辅具。这些辅具能够提升长辈的一些自理能力,让他们能够不借助人力就获得独立和尊严。”李红武解释道。

    李红武也将智慧养老机器人等各类智慧养老设备带到了课堂上。“智能设备帮助解决了一些低端的、大家都不愿意干的事情。”李红武举例,有公司专门做了大便机,对于一些完全失能的老人,大便机解决了照护人员处理二便的难题。

    除了引入技术,他更鼓励学生主动成为“智慧养老的设计者”。针对养老场景中的实际难题,他引导学生拆解需求、提出创新的适老化解决方案。比如将老人从轮椅转移至餐桌时,常因轮椅与餐桌高度不匹配而受阻。“有哪些思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可以改变桌子,设计适合轮椅活动的餐桌。如果桌子改变不了,如何设计一款能够灵活调节、方便和椅子对接的轮椅?”这些源于真实场景的设计思考,让学生们明白“智慧”不仅是高科技,更是“以老人为中心”的思考。

    在李红武看来,智慧养老的核心从来不是“技术至上”,而是“技术+人文”的双轮驱动。“每个老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即便同是帕金森患者,照护需求也千差万别。”在人才培养中,他强调要学生在掌握通用技能的基础上,对照护的老人施行“一人一策”。能够根据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如生存背景、经济状况,给予有尊严的生活——对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可依托高科技设备提升生活品质;对普通老人,则能用低成本、易操作的巧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护老院里扎根实践

    从2010年起,每年小年,李红武都会带领学生前往北京市颐年护老院,与院内长辈共度佳节。慰问演出、促膝谈心、一起包饺子……李红武希望学生们通过校企合作,在真实的工作场域里去接触长辈,快速成长。

    以推轮椅这件小事为例,起初学生们只想着把轮椅扶稳了别让老人摔倒,和爷爷奶奶交流时也站在轮椅后面,导致老人不得不扭着身子和他们说话。发现这一问题后,李红武当场进行了指导纠正。他告诉学生们,在和老人交流时,首先要走到老人对面,与长辈面对面沟通;同时不能站立说话,不应让老人仰视着说话,学生要半蹲下来,与长辈保持平视甚至略低的姿态,让长辈感受到被尊重。“这些小举动的背后,其实就是专业素养的体现。”

    xuyl2025991934252686570.jpg

    李红武带领学生前往北京市颐年护老院,陪伴、照护老人。受访者供图

    当学生们在实践中遇到特殊困境时,李红武也会耐心指导。比如当学生初遇有认知症的老人时,常会因对方的情绪波动或一些攻击性行为感到委屈:有学生按老人要求拿来苹果,却被老人随手砸向自己;有学生耐心问候,却遭遇无理由的斥责。

    李红武会耐心地和学生分析背后的原因:“老人不是故意刁难,只是可能在老人的认知里,他口中的‘苹果’并不是现实世界中的苹果,他可能只是把香蕉说成了苹果。就像有的认知症老人会把女儿错讲成‘妈妈’一样。”李红武告诉同学们,当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苹果、香蕉、葡萄等水果摆到老人面前,让长辈自己指认。即便老人指着香蕉仍说“要苹果”,也不必纠正,直接递上香蕉即可。在教会学生科学的照护方法的同时,更让他们学会站在老人的视角理解行为背后的困境,培养包容与耐心。

    xuyl2025991934262686571.jpg

    李红武将每年的重阳节设置为学校的“孝文化节”,从传统文化维度深化学生的敬老意识。受访者供图

    从2023年开始,李红武将每年的重阳节设置为学校的“孝文化节”,从传统文化维度深化学生的敬老意识,号召大家去关心自己身边的老人、父母。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开展孝文化演讲,把自己身边的故事进行展示分享。同时,他们还会走进养老机构或社区,开展手工互动、基础照护服务,或是开设“智能小课堂”,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发微信、看视频,帮长辈跨越“数字鸿沟”。

    牵挂着学生的职业未来

    “我起初以为这个专业就是单纯照顾老人,是个‘伺候人’的工作。”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智慧养老专业大三学生边红蝶回忆起刚接触养老专业时,她一度十分迷茫。但跟着李红武学习实践后,她逐渐明白,养老服务远不止于此——“我们可以用专业知识设计照护方案,用创新想法为老人打造专属活动,这些是普通照护者难以提出的思路。”

    第一次走进康养中心时,边红蝶不知如何与老人沟通,李红武耐心指导她观察老人需求、调整交流方式;当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想法,李红武总是鼓励她放心大胆地做,并一点点地指导她,让她每一次都有所收获。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教生而言是一项重要赛事,也是学生们展现专业能力的重要平台。为了帮学生们备战,整个暑假,李红武全身心地投入指导工作,从讨论核心命题、进行赛事流程拆解,到实操细节打磨,给予了学生无微不至的指导。

    边红蝶介绍,针对“对乡村患有认知症的老人进行照护”这一核心命题,团队提出了解决方案:采用智能化评估、怀旧疗法、健脑操等多元手段,延缓老人的大脑的变化,赋能家属居家照顾,改善家庭关系,提升生活幸福感。“在村里设置驿站,通过早期筛查了解到老人的情况,让家属尽早带老人去医院进行诊断,再从认知症方面进行康复训练。”

    xuyl2025991934262686572.jpg

    李红武为学生讲授《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课程。受访者供图

    李红武始终牵挂着学生的职业未来。他坦言,在养老行业存在“三高三低”的现象——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长高、从业人员年龄高,学历水平低、收入水平低、社会认可度低。这样的现状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导致不少学生毕业后不愿投身养老这一行业。“真正的养老服务,不仅要以老人为中心,也要以员工为中心。只有让员工有尊严、体面地工作,才能让他们带着好心情去照顾长辈,为老人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引领。”李红武表示。

    “从小我就向往教师职业,中学班主任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让我明白一个好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李红武表示,成为一名教师是他儿时的梦想。他深知,不管是哪一个阶段的孩子,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都可能经历迷茫彷徨。“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给他一个恰到好处的支撑,可能他就会少走很多的弯路。所以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非常光荣。未来自己也将坚守三尺讲台,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让学生能够更有所获。”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闺女 我的 蒲扇 用了 这么些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