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华教师执教四十年,坚守创新,培育万千桃李,诠释教师使命担当。
从河南到山东,从省重点高中转战至新锐高中,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鬓染霜华的教育坚守者,济南市伯阳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王忠华用四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书写了一曲“把职业过成史诗”的育人赞歌。他以“吃透学生”为教学根基,以 “爱生胜子” 为育人准则,在平凡的讲台上培育出万千桃李,用坚守与创新诠释着新时代人民教师的使命担当。
从“追梦人”到“引路人”:四十余年教育情怀不改
1982年,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拜与向往,王忠华从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正式踏上三尺讲台。“满腹经纶的学识、受人尊敬的职业、令学生敬佩的举止”,这份年少时的憧憬,化作了他日复一日的教育热情。从20岁初登讲台到 33 岁获评高级教师职称,再到39岁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在这期间完成了从“教学新兵”到“学科专家”的蜕变。
在河南从教期间,王忠华曾带领团队将一所语文成绩位列全市倒数第一的学校,逆袭提升至全市第二名;首创的“讲说式作文教学法” 获省教育厅科技推广奖,让国家级贫困县的教育教学水平跻身全省一流。2002年,他以 “特殊优秀人才”身份进入章丘四中执教,在故乡的教育沃土上继续深耕。主编三部教学专著、担任两部书籍副主编,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践行者。2024年退休后,他婉拒安逸生活,受聘于济南伯阳高级中学,以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的精神,继续奋战在教学一线。
以生为本:“吃透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密码
“教学的根本在于吃透课标、教材、高考,但更重要的是吃透学生。” 这是王忠华教学生涯的深刻感悟。在他看来,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学的核心。他首创“三维吃透”教学法: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关注性格、心理、习惯等非智力因素,通过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光。
在伯阳中学,王忠华创新推出“三步育人法”:第一步以厚爱温暖心灵,第二步以友爱严管培养习惯,第三步以目标引领成长。他为学生制定 “跳一跳够得着” 的周计划、月目标,从 “上课认真听课”“弄懂基础知识” 等小事抓起。在他的带领下,所教班级8名学生通过基础巩固与习惯养成,成绩显著提升,其中40名学生平均提分超10分,30人在济南市统考中名次提升2万名以上,助力学校四科会考及格率达到96%。
教研创新:让每个学生都看到成长的可能
作为教研组长,王忠华始终站在教学改革前沿。他深耕高考命题规律,总结出“五年一类型”的作文教学体系:2010-2014年主攻新材料作文,2015-2019年聚焦任务驱动型作文,2020年至今深耕辩证分析类作文,帮助学生精准把握得分要点。他研发的“10小时汉字速成法”被收录于校刊,指导学生高鹏在高考前十天突破作文瓶颈,以135分的语文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所带实验班高考语文平均分连续多年超120分,更是创下5人突破130分的佳绩。
“把经验变成共享的财富” 是王忠华的教研理念。他毫无保留地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心得,指导的伯阳中学语文教师史佳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育人愿景。
爱生如子:用奉献诠释师者担当
“爱生如爱子,因于家长的殷殷期望;爱生胜于子,皆因祖国的深深责任。” 这是王忠华写在备课本扉页的誓言。他坚持 “有求必应” 的答疑准则,夜晚三四节课的办公室里总有他为学生补习的身影;面对学困生,他运用 “晚间小灶” 辅导模式,从基础知识到学习方法逐一突破。他常说:“教师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 这份坚守让他成为学生口中的“王爸爸”,家长心中的“放心师”。
从 “改革闯将” 到 “教育坚守者”,王忠华老师用执着的教育实践诠释了“把路走成星河,把职业过成史诗”的深刻内涵。如今,他依然奋战在教学一线,用生命的光热继续温暖更多学子的成长之路。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