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其他省份>正文

    怀孕10 个月没被察觉?大二女生宿舍产子,暴露出性教育这三重缺失

    :2025年09月18日
    莞家妈妈

    甘肃大二女生宿舍分娩引关注,因家庭逃避性教育、学校失察致求助难,暴露社会性教育缺失,呼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支持。

    大家好,我是莞妈。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一个新闻:甘肃某高校一名大二女生,居然在宿舍里独自生下孩子。

    最开始,网传她因分娩失血过多没了的时候,真为她捏把汗,不过幸好后来官方证实母婴平安。

    现在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说这女生无知,有人抨击学校失职,也有人指责孩子的父亲不负责任……仔细想想,这事好像确实没那么简单。

    怀孕10个月竟没人发现,她宁愿自己扛着也不求助,发生这样的事,不光是女生的问题,更揭露出家庭、学校、社会一圈的“集体失职”。

    ????她为啥不敢说?或家庭避而不谈的性教育,堵死了她的退路

    这个女生怀孕了也不敢跟家里人说,很大概率是——怕爸妈骂她“不检点”、“丢人现人”、“不好好读书”之类的。

    如今这个社会,不知还有多少家庭要“谈性色变”。

    我以前一个同事的女儿,上高中时也曾问过她妈妈一些关于男女之事的话题。但都被妈妈以“别胡思乱想”给打断话题。

    后来这姑娘上了大学,交了男朋友,连基本的避孕知识都不懂。直到一次意外发现怀孕,我这同事还请了半个月假上去陪孩子做了手术。

    其实现实中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很多家长下意识回避性教育的问题,认为这是学校的事,或觉得“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

    北京市妇联关于“北京市家庭性教育调查”的结果显示,74%的家长都会有意回避与孩子谈论性,其中80%因害羞,15%因胆怯,剩余5%未重视。

    正是因为这种“避而不谈”,导致一些孩子真正遇到事的时候,连求助的勇气都没有!

    记得小时候问“我从哪来”,总被父母搪塞过去;从小到大被父母各种警告和防范“谈恋爱”……

    所以这个女孩意外怀孕,她第一反应不是“找爸妈帮忙”,而是 “不能让他们知道”——这份源自心底的恐惧,比怀孕本身更让她绝望!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中,22.4%的青少年有过性行为,其中超过50%无任何避孕措施,超过20%的未成年女孩,因性行为经历了非意愿妊娠。

    说真的,都二十一世纪了,不知道这些家长,为啥还要回避性教育,非等真出了问题,才去追悔莫及吗?

    ????怀孕10个月那么长时间,学校竟无人发现不对劲?

    医学上,女性怀孕体征通常在4-6周后逐渐显现:先是停经,后有早孕反应,慢慢腹部隆起……

    即便一些生理特征被刻意隐藏,但10个月的时间啊,与老师同学一起生活,日常交往那么密集,为何竟无人察觉异常?

    宿管阿姨每日巡查宿舍,是不是只关注是否“违规使用电器”?辅导员定期查课,不知有没有了解过学生动态和精神状况?还有,学校是否设立匿名心理咨询或紧急求助通道?

    其实,很多学校都开展过关于“性教育讲座”,但大多是走形式。无非就是拉个横幅、放些老旧视频,也不管学生有没有在听,反正老师讲完就走,连个提问环节都没有。

    这种“只管学习,不管身心”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需求、生命安全等方面存在许多盲区。

    等出了事情,再说“要调查”,为时晚矣!

    ????性教育的“三重缺失”:从知识到责任的断裂

    这名女生从怀孕到分娩,几乎全程未寻求专业帮助,家庭、学校、社会集体失职的同时,也暴露出性教育的深层断裂:

    ????知识层:学校举办的性健康讲座,不应流于形式或内容生硬,要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率,主要普及避孕及怀孕体征识别的相关知识。

    据某高校调查显示,超七成学生首次性行为前未接受系统性教育,他们可能通过网文、影视甚至一些情色内容拼凑知识碎片。这种“自学式性教育”,带来的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责任层:类似的事情发生后,社会舆论通常会将矛头指向女方“不自爱”,对男性无避孕行为却极少追究。这种不对称的批评,不仅加重了女性的心理压力,也在无形中纵容了男性责任的缺失!

    ????文化层:传统观念里,两性行为一直是“禁区”,家长更是避之不谈。当性教育被边缘化,年轻人只能以“试错”积累经验,而这种行为的代价,可能是极为惨痛的!

    ????写在最后

    虽说这件事情,最终以“母婴平安”暂告段落,但引发的公众思考和忧虑仍在持续——

    ????家庭:我们应找恰当的时机给孩子普及性教育,比如妈妈与女儿、爸爸和儿子,定期进行“隐私对话”。不光叮嘱孩子“别谈恋爱”,更重要是教会他们如何保护好自己。

    ????学校:建议将性教育纳入必修课,涵盖性生理、性心理、性法律三维度。此外,可建立匿名求助平台,让处于困境的学生能在顾忌的前提下发声求助。

    ????社会:需破除“性污名化”的标签!比如女生因意外怀孕求助时,社区能否提供临时住所?医院能否提供便捷的产检流程?法律能否完善对非婚生育子女的权益保障?

    只有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包容式的支持,才会有更多的女孩敢于求助,才能更好地守护下一代的生命健康!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大家 我是 这几天 一直 关注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