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自2000年起开展生存测试活动,近三年来发展为"励志成才 强国有我"品牌项目。活动让学生以十元起步在真实社会环境中历练生存,磨砺意志,收获成长。
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素质教育的育人篇章中,实践育人的理念早已深深扎根。这一理念的实践探索,最早可追溯至2000年——彼时,在校长孙承武的带领下,“大学生生存测试”体验活动正式开启,学子们每人每天只带1元钱,利用节假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开启历练。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完善,近三年来,这项活动已发展成为独具山外大特色的“励志成才 强国有我”生存测试品牌项目。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校园的“象牙塔”与充满挑战的社会“大舞台”,成为学校实践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年间,一批又一批的山外大学子怀揣着仅有的十元钱,奔赴不同城市,开启一段段充满挑战与未知的生存之旅,在一次次碰壁与尝试中突破自我,在汗水与坚持中直面生存挑战。这段充满未知的旅程,不仅是对体能与智慧的考验,更是对意志与担当的磨砺。最终,学子们在蜕变中收获成长,在实践中读懂责任,将青春的坚韧与力量融入“强国有我”的时代誓言,让每一次生存挑战都成为人生路上最珍贵的成长印记。
初涉征程:2023,勇敢的第一步
2023年盛夏,在以往素质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第一届系统化的生存测试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五支队伍——淄博星火逐梦队、北京勇闯天涯队、南京逐梦金陵队、青岛青春有我STRIVE队、济南行远队,分别朝着北京、南京、济南、青岛、淄博五个城市进发。
出发时,同学们眼中满是兴奋与憧憬,可很快,现实的难题便如潮水般涌来。
淄博星火逐梦队在火车上就遭遇了“下马威”。拥挤闷热的车厢,让人彻夜难眠,本就晕车的同学更是苦不堪言。到达淄博后,他们兵分多路,一边通过电话咨询招聘平台,一边在大街小巷开展“地毯式搜索”寻找兼职。售卖麻辣烫、紫米饼、牛奶棒、凉皮、精酿啤酒、文创扑克牌……为了挣得第一桶金,同学们使出浑身解数。一天下来,虽只赚取了527元,还遭遇了求职无果、路人拒绝、商家质疑等种种困难,但他们收获了自立、勇气与协作精神。
与此同时,北京勇闯天涯队开启了为期十天的“北漂”生活。他们遭遇送外卖车辆爆胎、下雨天路滑摔倒,在40℃高温下炙烤,被蚊虫无数次叮咬。从对生活消费毫不在意,到精打细算每一笔开支,他们深刻体会到在北京维持生活的艰难。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昌平区美食街,练习铁板鱿鱼;在房山区时代广场,售卖玩具推车;在通州区跆拳道馆,递送宣传单页……
南京逐梦金陵队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听不懂南京方言、不适应梅雨天气,接着又遭遇连续多天的暴雨台风,多次被城管驱赶。工作中,客人的刁难、老板的指责,一度让他们入不敷出。但随着体验推进,他们逐渐摸索到方法,依靠在水果店、蛋糕店和餐馆打工,慢慢扭转了局面。
青岛青春有我STRIVE队的同学们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被拒绝、被轰赶出门是常有的事。但他们没有气馁,通过开会分析形势、商讨话术,兵分多路出击,最终在不同岗位上找到了工作,收获了直面挑战的勇气。
济南行远队在出发前做了诸多准备,利用济南市大学生免费出游计划解决出行,购置零食商品、预订青年旅舍解决食宿,从网络兼职群寻找工作。可到达后,售卖批发的湿巾惨遭多次拒绝,好在他们没有放弃,在不同的工作中不断磨砺自己。
这次活动,同学们共赚取15858元,本金足足翻了25倍。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出了校园的舒适区,初步领略到社会的复杂与艰辛。
持续探索:2024,在挑战中成长
2024年,生存测试活动继续进行。此次共有10支队伍134名学生参与,分别前往北京、天津、南京、苏州、郑州、石家庄、青岛、济南、淄博、威海十个城市。“十元生活一天,十天撬动一座城”,随着本年度“励志成才 强国有我”生存测试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同学们面临的挑战更加多样化。
在誓师大会上,党委书记徐东升代表学校党委向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获得参与活动资格的134名老师和学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并提出三点希望:发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保持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汲取生存经验,提升实践本领。希望他们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到群众身边,到基层一线,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积累经验,争创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佳绩,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十元挑战,十日蜕变,2024年度烈日炎炎的夏季,山外大学子迈出了城市生存测试的第一步。经过紧张又刺激的严峻考验后,在生存测试的第三天,各队终于渐入佳境。尽管暴雨恶劣天气阻碍行人外出,可队员们寻找工作的脚步未曾停歇。前往关虎屯寻找机会的队员,在陇海东路凭借扎实专业知识和积极态度,迅速投身专业相关推广工作,三人共收入300元。其中一名队员巧用专业知识投资,额外获得120元,上午团队收入便远超预期。到了晚上,又有三位同学加入夜间搬运工作,每人挣得160元,当日团队总收入达900元。
在青岛的活动中,队员们凭借10元起步,不断尝试。从最初的迷茫,到逐渐在餐馆、旅游景点等地找到临时工作。张喜凯同学在鲁菜馆工作时,凭借对菜品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的生动介绍,赢得游客称赞与老板好评,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意识到传承文化的使命。
而在其他城市,同学们同样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有的队伍遭遇工作与预期不符,任务难度远超想象;有的在工作中与同事产生矛盾摩擦。但通过不断沟通交流、调整心态,他们都成功克服困难,在不同岗位上学到新技能,结识新朋友。
深化蜕变:2025年,在昂扬中再出发
2025年盛夏,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励志成才 强国有我”大学生生存测试活动再度升级启航。这一年,学校从报名的学生中精选103人,组成10支队伍,在专业匹配度和实践深度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同学们带着愈发坚定的信念和更充足的准备,奔赴青岛、济南、淄博、临沂、日照、东营、潍坊等城市,开启了一场新的“以十元为基,以担当为魂”的生存实践新征程,继续续写属于他们的青春奋斗篇章。
出发前夕的誓师大会上,校园内“青春向党砺筋骨,知行合一勇担当”的横幅迎风招展。同学们身着整齐的服装,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坚毅。主席台上,党委书记徐东升再次话语铿锵:“同学们,今年是学校系统开展生存测试活动的第三年,过去两年,你们的学长学姐们在不同城市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属于山外大学子的精彩。今年,你们接过这一棒,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希望你们不但要学会在艰难环境中生存,更要深入思考如何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展现出山外大学子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热血沸腾,纷纷握紧拳头,为自己即将开启的挑战加油鼓劲。
此次,同学们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多样,但他们凭借着更强的适应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各个城市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收获了更多的成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山外大学子的青春担当,为学校的育人实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年的生存测试,早已超越“赚钱生存”的最初目标。103名山外大学子,用10天时间,在不同的城市里,既体验了社会的复杂与艰辛,更用专业知识服务了基层需求;既收获了个人成长,更让“青春担当”有了具体的模样。当各队带着成果返回学校时,他们带回的不仅是账本上的收入数字,更是对“如何让自己的青春与时代同频”的深刻思考——而这,正是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三年来坚持开展生存测试活动的初心:让青春在磨砺中成长,让担当在实践中扎根。
三年沉淀:收获与展望
三年来,生存测试活动从早期的素质教育活动发展为系统的实践育人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学子们在实践中锤炼出过硬的生存本领:面对有限资源,他们学会精打细算、科学规划,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团队协作中,他们跳出“各自为战”的局限,在彼此支持、明确分工中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沟通交流时,无论是与雇主谈判争取工作机会,还是与客户、同事协作推进任务,都能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心理层面的成长更显珍贵:曾经或许会因挫折退缩的少年,如今面对拒绝与困难,多了份“不轻言放弃”的坚韧;曾经对社会运行规则懵懂的他们,如今读懂了不同职业的坚守与价值,更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劳——这份认知,让他们愈发珍惜校园时光,也让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清晰。
于学校而言,这项活动更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生动实践。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练兵场”中检验所学,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而从活动中收集的反馈,也成为学校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为培养更契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筑牢了根基。
展望未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对生存测试活动的打磨从未止步:计划丰富活动形式,推动实践与专业深度耦合,让学子们能带着专业知识“实战练兵”;加强活动前培训,从求职技巧到心理调适,为学子们备好“出征锦囊”;拓展活动地点,让更多城市的风土人情与社会风貌,成为学子们认知世界的“活教材”。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这三年的生存测试,是一部写满青春热血的奋斗史诗。它见证着学子们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蜕变,也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未来,必将有更多山外学子在这场“生存历练”中淬炼成长,把在活动中收获的坚韧、担当与智慧,转化为追逐梦想、服务社会的力量,在实现个人价值与助力国家发展的征程上,书写出更加璀璨的青春篇章。
(通讯员 陈淑芳 李嘉铭)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