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融入家校社教育。彩虹湖小学设“甜蜜非遗乐园”,展糖画、面塑等项目,家校社协同育人,形成“三引导伙伴+”模式,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当非遗文化撞上家校社协同育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济南高新区首届“伙伴节”的成果展览中,济南高新区彩虹湖小学“甜蜜非遗乐园”展区绝对是不容错过的焦点——这里把糖画、糖葫芦、面塑变成了“活”的课堂,让语文、科学、数学知识从课本跳进了孩子们的指尖,更凝聚了家校社三方的教育合力,成为“三引导伙伴+”共同体的生动缩影。
20秒,带你秒懂
“甜蜜非遗乐园”
彩虹湖小学打造了一个沉浸式非遗体验空间,集中展示了彩绘、手作、漆画、面塑等多项精美非遗作品,并设置了2个互动制作区,快来邂逅匠心,共度一段甜蜜的文化时光吧!
沉浸式体验:
“玩” 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非遗乐园的“云朵糖栈”“虹宝糖串”成了全场最火爆的摊位,大家可以亲手体验传统技艺,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瞧!各位嘉宾也齐聚摊位前,共同见证这一沉浸体验。
彩虹湖小学实施“三引导”活动以来,逐渐形成了老师不再是“单向传授者”,而是和孩子一起探索的“引导者”;家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协助筹备、陪伴体验的“参与者”;社区非遗传承人不再是“陌生人”,而是走进校园的“文化导师”的浓厚氛围——这也许就是“伙伴+”共同体的魅力,让教育真正发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里。
家校社同频:
给成长更多“甜蜜” 可能
展区的背后,是家校社三方的深度协同。彩虹湖小学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目标,精心设计“三引导”活动,把课堂延伸到非遗体验中,让“劳育、美育、德育、智育”在实践中落地;家长们积极参与活动筹备,有的帮忙准备材料,有的化身“志愿者讲解员”,用陪伴让教育更有温度;社区非遗传承人的加入,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树立文化自信,争做“小小非遗传承人”。
在彩虹湖小学的“甜蜜非遗乐园”里,呈现出来的不仅是一场非遗体验,更是“三引导伙伴+”育人模式的精彩答卷——当学校、家庭、社区成为成长路上的“好伙伴”,孩子的教育就有了无限的“甜蜜”可能。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