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美术学院多功能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举行。
为什么要大力开发中国自己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何要坚守装备制造领域的“冷板凳”?10月1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多功能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举行,来自人工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三位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带来在智能建造领域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激发学生们跨学科学习的动力。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绍兰、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数控研究所软件设计组长王飞飞以及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丛君状分别带来《“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是怎么干出来的》《用极致精度打牢中国高端制造的基座》《尽精微方能致广大:突破极低温条件下的纳米级控制技术》为主题的宣讲。
在中央美术学院多功能厅,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开讲。 中央美术学院供图
分享研发故事,勉励学生敢于迈出第一步
“我想讲的,不只是人工智能,也不只是大模型,而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在世界AI变革中,如何一步步‘干’出自己的道路,如何让机器开始像人一样思考。”王绍兰来自一家中国的大模型企业,是从清华大学科技大数据研究中心走出来的科研工作者。从程序员最常写的代码讲起,王绍兰为学生们讲解什么是大模型,中国人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通用人工智能底座。
王绍兰强调,技术不是冰冷的,它有温度、有方向。AI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社会工具”。它最终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治理,服务于国家发展。“今年,我们在AGI的探索中,再次突破大模型的能力边界。作为GLM系列的最新版本,推出的GLM-4.6是我们最强的代码Coding模型,其在真实编程、长上下文处理、推理能力、信息搜索、写作能力与智能体应用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提升。”王绍兰表示,就像当年王选先生十年磨一剑,打破日本激光照排垄断,今天的科技人才们也必须打破AI领域的技术依赖,“中国的大模型必须有人做,中国的未来必须有人接”。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绍兰。 中央美术学院供图
王绍兰勉励学生们,要敢于迈出第一步,“你们未来从事的也许是空天探测、飞行器设计,也许是航空发动机、航天信息系统,也许是智能无人系统、先进制造……无论投身航天强国、国防现代化,还是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的某个方向,都请你们一定记住:中国需要你们,需要你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去干,需要你们承载使命、勇往直前去闯。”
王飞飞则为同学们讲述了中国数控系统二十年的逆袭之路。回忆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求学时光,她仍牢记导师陈耀龙教授的话“有什么想法就去试,不尝试永远没有答案,万一行了呢!”这句话至今影响着她,研发中每逢至暗时刻,首先想到的就是决不退缩。带着这种情怀,王飞飞深耕五轴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领域——空间误差补偿、空间误差测量与非球面加工等技术研究,这段历程让她深刻领悟:真正的技术突破绝非坦途。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数控研究所软件设计组长王飞飞。 中央美术学院供图
王飞飞列举研发经历,讲述她和团队成员如何啃下“硬骨头”,其中曾历经反复试错、持续改进的迭代过程。她表示,技术攻关如同解锁连环谜题:解决一个问题,新的挑战随即浮现。“正是凭借对难题的持续攻克,我们才逐步赢得高端制造领域的话语权。”同时,她告诉同学们,每一个技术突破、每一次升级迭代都在践行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时代宣言,个体虽渺小如星尘,但若能推动行业前进一微米,便不负此生热血滚烫。
创新藏在无数个“小而美”的实干里
“今天站在这里,看着你们青春洋溢的脸庞,恍惚间像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那时我刚走出实验室,手里攥着大量的实验数据,心里却揣着对未来的迷茫。”丛君状和学生们分享了年轻的创业团队是如何用双手“干”出一条路的故事,从最初的2个人到如今的120多人,从每年靠接零散订单勉强维生,到成长为拥有近20名全职博士、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他和团队专注于一件事:在最极端的环境下,提供纳米级运动的解决方案。
压电纳米运动技术,到底能为国家科研做些什么?丛君状给出答案,他表示,在微纳结构显微成像领域,这些设备让科研人员能更清晰地观察到生物细胞的纳米级运动,为疾病研究提供了新工具;在量子点研究中,低温高压运动平台,可支持客户在4K环境下施加超高压强,观察量子发光特性……
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丛君状。 中央美术学院供图
“我们团队里的年轻人常说,他们赶上了好时代。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支持政策,让我们这样的技术型团队能心无旁骛地搞研发。”丛君状表示,极端环境纳米运动控制只是众多“卡脖子”领域中的一个,前面还有无数座山等着去爬。“同学们,你们现在也会迷茫,担心研究的课题太冷门,选择的专业太小众,未来没前途。但我想告诉你们,事实恰恰相反——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蓬勃生机,就藏在无数个‘小而美’的实干里。”丛君状说道。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程书馨一直带领学生从事设计协同科技、商业的创新工作,此次宣讲给她的深刻感触就是“要做实干奋斗的长期主义者”。“我从三位科技人才的演讲中获得了共鸣,我们要从设计的角度去理解人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将前沿的科技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去创造能够让人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程书馨表示,未来仍要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们能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此次宣讲引发了我对专业的思考,如今参数化设计、人工智能生成设计、新型的可持续材料逐渐进入到我们的设计领域,新事物的诞生对我们不仅是挑战,也是新的路径。”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室内设计专业2022级本科生李文潇表示,目前设计行业对高复合人才需求日益增多,自己也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在新时代中奉献青春力量。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