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其他省份>正文

    科技人才与公安大学师生面对面,用鲜活故事激励学子科创报国

    :2025年10月20日
    新京报

    来自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四位专家用自己破局前行的经历,生动阐释科技强国是“干”出来的道理。

    中国的自动驾驶跨越了怎样的技术长征?我国稀土材料如何走向产业化?网络空间安全和航天事业发展背后有哪些攻坚克难的经历?10月19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木樨地校区礼堂,“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举行,来自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四位专家用自己破局前行的经历,生动阐释科技强国是“干”出来的道理。

    讲述中国自动驾驶的十年技术长征,鼓励学生脚踏实地

    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产品总监肖平率先带来《软硬一体: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破局前行》的宣讲,肖平有丰富的L2级辅助驾驶和L4级自动驾驶产品研发和应用经验,主持开发了第三代、第四代自动驾驶卡车系统,获得10余个自动驾驶相关专利,取得中国首个跨省高速许可/公开高速无人驾驶许可,相关产品已在港口、西北大宗商品专线等场景实现全无人测试运营。

    肖平介绍了我国自动驾驶跨越的8年技术长征,背后是工程师的艰苦工作,在艰难的条件下,硬件人硬是千方百计、敲敲打打地攒出来了小马智行第一代自动驾驶车辆,“车跑起来的时候,全公司都兴奋极了,但这群经历过全过程的硬件人,心里也默默许下心愿,一定要打破洋零件的沉重枷锁”。

    “我们遇到了科技发展最好的时代。事后回想,也许正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前辈们,在后辈的来时路上,早已替我们埋下锦囊妙计。”肖平表示,今天中国有最好的基础设施、最大的电力储备和最广泛的应用场景,这些一代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干出来的成绩,又将助推新一代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干出新的成绩。他认为,自动驾驶的奋斗故事在今天仍在续写,在科技强国的赛道上,期待青年学子接过时代的“方向盘”。

    “中国的自动驾驶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未来无人驾驶车辆如何和交通安全管理相结合,这和公安大学研究的方向是契合的。未来也会遇到新的挑战,但我们要坚定信念踏实向前。”接受采访时,肖平表示,他希望通过分享中国自动驾驶这10年技术长征的故事,告诉同学们,有了远大目标是不够的,还要脚踏实地地一步步执行具体的计划,通过目标的拉动抵达一个个里程碑。

    要保持自身高素养,避免丧失底线

    一名产业科技一线科技人才带来《打赢大国博弈的稀土科技战》。“稀土,这组藏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第57至71的15个镧系元素,以及同族的钪和钇的17个元素,它们不是土,而是一类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融入了国之重器的血脉——从国防军工的精确制导系统,到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再到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5G通信,它是支撑高端制造的‘隐形基石’。”该科技人才介绍道。

    他是一名稀土产业科技工作者,在过去十年间见证了我国稀土提取分离事业不断追求卓越,持续保持领跑世界的历程,在现场,他和大家分享这些“干出来”的故事,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故事,更是中国有研稀土绿色提取分离团队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时代篇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师生认真听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供图

    中国电信安全攻防专业首席专家、大可实验室主任刘奇带来《传承红色电信精神筑牢网络安全屏障》,他多年来深耕网络安全技术一线,牵头打造中国电信集团安全攻防技术体系,培养安全人才超千人。刘奇告诉同学们,网络安全不是单兵作战,他始终秉持“一人成长带动一群人成长”的管理理念和“以实战验防御,用演习见标准”的技术理念,带领着近百人的安全团队打造了中国电信安全攻防对抗体系,用真刀真枪的攻防演练培养出100多名青年尖兵,带领他们走向科技报国之路。

    作为过来人,刘奇向同学们分享切身建议,帮助大家在技术道路上少走弯路,真正成长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刘奇看到在座同学都穿着统一的制服,笑称自己也有“制服”——“同款衣服、鞋子会买七八套,一直穿到不能穿为止”,是为了把更多时间用在学习和工作上。接受采访时,刘奇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同学们,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也要学习前沿科学技术,从事国家安全相关的工作,要保持自身的高素养、高素质,才能在面临危机问题时游刃有余处理,不会丧失自己的底线。

    把“小我”的微光熔铸成“大我”的银河

    航天科技集团设计师贾阳带来以《浪漫的祝融》为主题的宣讲,他的幽默宣讲点燃了现场同学们的热情。回忆起少年与青年时代,他坦言自己曾经是“被星光点亮的少年”。在小学的时候,他曾经读过一本书,叫作《太阳系》。大部分内容当时看不懂,但是理解了一个概念,就是光年。

    贾阳一直喜欢摄影,他现场展示了自己在从事航天工作中所拍摄的照片,以及照片背后航天人攻坚克难的故事。设计火星车的困难与法宝,火箭发射成功的兴奋之情,火星车落地的紧张时刻……贾阳均娓娓道来,他表示,未来,会有更多的探测器去往月球,去往火星。在火星样品采样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从仰望星空的少年,到托举火星车的工程师,他的脚印不过是一条纤细的轨迹。每一次跨越,都把“小我”的微光熔铸成“大我”的银河。

    接受采访时,贾阳表示,他更多想传递给学生们的不是困难,而是在深空探测之路前行时所体会到的快乐。谈到杨振宁先生“做学术研究还要有taste(滋味)”的观点,贾阳认为,除了自身专业之外,学生们还需要有兴趣和爱好,因为在未来人生路上不可能总是阳光明媚,也会遇到风雨,爱好可以帮助减轻压力,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5级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研究生孟昊阳对刘奇的讲述深有感触,他在本科阶段也参加过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比赛,感受到了在无声的战场中把事情做好的耐力和热爱,“我们要把信念坚持下去,脚踏实地才能实现理想。”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2025级研究生陈昱彤对肖平的演讲印象深刻,在技术突破的同时,她认为也应该关注对交通管理带来的新课题,这也是她和同专业同学将来要解决的方向。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工程师奋斗故事 稀土材料产业化 网络安全攻防技术 航天事业攻坚克难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