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举办教育创新论坛,探讨AI人才培养;中学校长招聘师资,深化大中合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王凯 张中 王媛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山东大学举办第二十届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展开了一场“人工智能驱动的人才共育模式创新探索”。本届论坛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中学校长不仅深入参与了AI赋能教育的学习与研讨,实地感受了山大的学术氛围与科研实力,更是现场设摊招聘优秀师资,成就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大学与中学的“双向奔赴”。

论坛现场 摄影 张中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是“必答题”
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隆重开幕。所有发言嘉宾一致强调,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教育生态,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求变,而非被动应付。用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你不改,你就落后了,还耽误事儿。”
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校124年的办学历史与“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宗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他强调了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的重要性,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模式。李术才校长提出,山大将与中学携手构建“双高融合育人”模式,共同培养具备家国情怀与创新素养的时代新人。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刚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人工智能+”行动做出重要部署,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将AI与教育深度融合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支点。近年来,山东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深入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行动及教育数字化探索等工作。期待论坛能够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新思路。山东也将全力营造优良育人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支撑。
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芬教授在主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山东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系统布局,并表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高校和中学需共同回答“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命题。
报告环节,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以《人工智能变革学与教》为题,用丰富案例描绘了AI如何颠覆传统课堂,提出教师需向学生学习“领航员”与“诊疗师”转型。山东大学曾琼副教授系统分享了中小学AI通识教育的“懂、创、用、善”四维目标及山大在课程资源建设上的成果。这些报告为中学校长们提供了理论指引与实践参考。

论坛现场 摄影 张中
中学校长:AI应是赋能者,教育者应坚守育人初心
沙龙环节,来自山东省实验中学、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石家庄二中和上海中学的四位校长,分享了各校在AI赋能教育中的探索。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四位校长分享了所在学校在AI赋能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既有硬核技术落地课堂的惊喜,也有对教育本真的坚守与反思。
从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到融入地域文化的“胡杨积分”系统,从“AI护心小屋”的心理护航到对技术应用的理性审思,东西南北的实践案例展现了AI在中国基础教育土壤中开出的多样化花朵。

沙龙现场 摄影张中
校长们一致认为,AI时代必须加强大中衔接,并呼吁高校开放实验室资源、开发先修课程、共建虚拟教研平台。上海中学副校长徐岳灿的观点引发了广泛共鸣:“AI不是教师的替代者,而是最强赋能者。”
徐岳灿认为,教师的核心价值在于高阶思维示范、技术伦理引导和情感价值传递。他引用上海中学老校长的话强调:“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
双向奔赴:部分中学校长带来招聘岗位
论坛的理论研讨余音未了,一场务实高效的人才对接已悄然铺开。
10月31日下午15:30,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南广场,全国重点中学联合引才(师资)组团招聘会在此举行。这是本届论坛的一大创新亮点,将人才共育的探讨直接落地为人才引进的行动。

中学引才现场 摄影 王媛
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所知名中学设摊招贤,其中包括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济南外国语学校、东营市第一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等。招聘学科覆盖全面,不少学校对竞赛教练、新兴技术背景的师资需求迫切,有的甚至开出“入职年薪30万元起”的优厚条件,彰显了中学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
山师附中的人事干事吕慧珍表示,“很高兴来参加这次招聘会,现在有很多山大的毕业生在我们学校任教,他们在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异。”这番话道出了众多中学对山大毕业生质量的认可。


中学引才现场 摄影 王媛
东营市第一中学高二级部主任孟磊表示,学校和山大渊源很深,每年平均有约65名优秀学生考入山大。这次来山大,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就是招聘老师,“希望把山大优秀的教育理念带给我们的孩子们。”东营一中副校长李衡斌告诉记者,他已经当场“相中”了几名山大学生。而当他了解到山大有“国优计划”时当场表态,希望东营一中能成为该计划学生的实习基地,并期待这些优秀学子未来能留下任教。
石家庄二中校长宋泽亮笑言此行“一举两得”,既汲取了前沿理念,也为学校物色了优秀师资。宋泽亮认为本次论坛内容“很实”,焦建利教授的讲座让他深刻意识到教育变革的紧迫性,而曾琼教授的分享则“想到了我们前边,说到了我们心里”。
这场招聘会,不再是简单的简历投递,而是基于共同教育理念和深度了解基础上的“双向选择”。
校园体验:从历史到未来的沉浸之旅
11月1日的校园开放日,进一步延伸了论坛的深度。
中学校长、骨干教师与受邀前来高中生、家长一起,走进校史馆、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兴隆山校区的工程训练中心。在校史馆,百廿山大的厚重历史令人肃然起敬;在实验室,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丰富的课程设置让中学校长们深入了解山大的培养实力;在工程训练中心,无人机、人工智能车等创新平台则让高中生们流连忘返,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

至此,这场论坛已超越了传统的研讨范畴。它既是教育理念碰撞的思想盛宴,也是科研成果展示的开放窗口,更是人才供需对接的坚实桥梁,成为一场温暖而高效的大学与中学的“双向奔赴”。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