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十五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以学科之力贡献国之所需。
“十四五”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扣时代脉搏,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围绕“顶尖工科、一流理科、精品文科、优势医工”的学科建设方针,以前瞻视野重构学科体系,以数智转型驱动内涵升级,以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学科建设的系统性、格局性突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国家战略,下好学科布局“先手棋”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抢占科技制高点、破解人才结构性矛盾的关键。面向国家需求和科技前沿,北航展现出高度战略敏锐性与行动力,加减并用、科学谋划学科专业布局。

第三代自旋轨道矩磁存储芯片。学校供图
在“加法”上,北航坚持前瞻布局、主动作为。敏锐捕捉国家在关键领域的迫切需求,率先论证并增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联合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北方华创等企业协同攻关,成功研制了第三代自旋轨道矩磁存储芯片。抢抓低空经济机遇,全国首批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等本科专业,牵头起草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指南,率先申报低空领域一级学科,带动超过120所高校跟进申报,引领全国低空领域学科建设热潮。围绕国家重大任务和科技前沿,自设人工智能、空天动力科学与技术、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等一级交叉学科博士点,有力促进多学科力量的汇聚与协同攻关。
在“减法”上,北航勇于自我革新,以提升整体办学效能为目标,果断优化调整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发展潜力有限的学科专业。2021年以来,系统性减少1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11个本科专业。经调整优化,北航一级学科博士点占比达到95%,高峰学科达到10个、占全部学科的近三分之一,形成了空天信融合、理工文医交叉的一流学科生态体系。
拥抱智能时代,打造学科升级“新引擎”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关乎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要题。面对这一时代浪潮,北航不仅是国内最早组建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的高校之一,更以“内外兼修、双向赋能”的系统思维,全面推进学科智能化升级。

以交通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为基础的道路交通系统感知集成规划设计与管理控制。 受访者供图
在“内修根基”上,北航着力强化人工智能“根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示范应用”(1+M+N)建设模式,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核心技术组织攻关,着力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成果的产出与转化,显著提升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学术影响力。成功获批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深度参与国家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路径,联合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
在“外拓赋能”上,北航全面融入AI基因,赋能传统学科焕新。学校以凝练学科方向为抓手,遵循“优势方向入主流、特色方向拓面向、前沿方向重交叉”的原则,37个一级学科共凝练178个学科方向,其中以“智能”“智慧”命名的达到了40个,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控制、智慧管理等领域进展明显,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提供了精准、有力的学科支撑。
强化交叉融合,构建协同发展“新范式”
重大原始创新往往孕育于学科交叉之际,复杂系统问题的解决也日益超越单一学科的边界。北航深刻把握这一规律,以“纵向整合”做强优势、以“横向拓域”开辟新局,系统构建学科交叉融合新机制。

研究生作为总师研制的低空超轻型飞行器,在大学操场调试试验。学校供图
在“纵向整合”上,北航深挖特色优势潜能,强核聚群、优势辐射,驱动交叉能力跃升。构建以航空航天学科为核心牵引、多学科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的“学科群”体系。在空天领域重大任务和科学问题的牵引下,以航空航天、信息、理科、文科、医工五大学科群为抓手,推进理工融合、文工交叉、医工交叉,打造国际顶尖的航空航天学科集群和人才高地。构建“学院+研究院”矩阵式有组织科研体系,与中国航发联合建设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依托国家“两机”重大专项,汇聚航空宇航、动力工程、材料、机械等四大学科优质资源,建立融合攻关机制,形成“基础理论—仿真验证—工程化应用”全链条创新能力。
在“横向拓域”上,北航积极探索新型学科组织模式,开辟交叉融合新域。瞄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推进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原子制造、导航与时空科学等学科方向建设,挂牌成立量子科技学院,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持续强化学科交叉中心建设,以博士生培养为抓手,聚焦仿生科学、新型工业化与碳中和、零磁科学等交叉领域,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的束缚,破解跨学科教师合作难题,形成以交叉问题为导向、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新路径。
迈向“十五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以学科之力贡献国之所需。学校将始终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时代要求,坚持质量、特色与贡献导向,系统构建以学科为龙头、平台为支撑、团队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基于国家需求的学科专业动态优化机制,探索科教深度融合、产教紧密协同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北航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扎实的作为,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催生新质生产力,贡献更为坚实、更具引领的“北航力量”。
文/孙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划财务部学科发展办公室“双一流”建设科)
校对 柳宝庆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