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黑龙江卫健委最新通报,2020年4月18日0-24时,黑龙江省省内新增确诊病例6例(哈尔滨4例、牡丹江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例(牡丹江3例、绥化1例)。尤其是17日哈尔滨新增7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
据黑龙江卫健委最新通报,2020年4月18日0-24时,黑龙江省省内新增确诊病例6例(哈尔滨4例、牡丹江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例(牡丹江3例、绥化1例)。尤其是17日哈尔滨新增7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均与此前哈尔滨出现的医院内交叉感染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中,13岁的龚某是4月9日哈尔滨发现本土病例以来,最小的一名病患,也是一名在校学生。
截至4月18日24时,哈尔滨已有54例病患(36例确诊病例、18例无症状感染者)与这一波从美国返回哈尔滨的22岁女留学生韩某引发的本土疫情传播有关。
截至4月18日24时疫情传播链条
当前,无数人都在关心:这起既“汹涌”又凶险的疫情传播,何时才能被彻底切断?我们从中当吸取什么教训?
扛不住了!全校做血清检测
为保证已经开学的高三年级师生的安全,4月18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发布会,宣布全市计划从4月20日开始,对高三复课的教职工、学生及家庭成员分期分批进行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根据广大家长的意愿,为保障学生安全,检测期间采取网上授课。具体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其中学校教职工、学生检测费用由政府承担,家庭成员的检测费用自理。
哈尔滨市教育局还通知各区、县(市)教育局和学校,深入动员与高中(中职)毕业学年学生一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主动进行核酸检测,力争检测全覆盖。
随后,哈尔滨市呼兰一中按照哈尔滨市教育局和松北区教育局的要求,调整了高三教学工作:
1.自4月16日起,8:00上课,11:50放学,下午回家看网上直播课,晚上进行答疑辅导。
2.调整班级人数,每班不超过16人,桌间隔不小于1.5米。
3.取消中午午餐。
按学生管理规定,不能到校上课的学生需要请假,并说明请假原因。学校充分理解和尊重特殊时期家长和学生的意愿和决定。为了让无法到校的学生不丢课,学校同步开展网络直播授课,高三老师正常到校上班。
各地开学难度陡增
不仅哈尔滨,全国各地的高三年级和高一高二年级都在紧张忙碌地准备开学复课工作,作为典型的人员高度密集场所,各地必须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做到“确保一方净土、确保生命安全”,努力做到“科学有效防控、安全有序开学”。千万不能让学校出现聚集性病例,甚至导致疫情二次爆发!
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有何调整?开学如何做好衔接工作?老师如何做好自身防护?一起来看看山东、北京、浙江、上海、广东等地有哪些新规定~
广东等地:对部分或全体返校师生开展核酸、血清检测
4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指出,4月8日以后,从武汉返粤的师生应当居家或者是在校内健康观察满14天,且核酸检测阴性者方可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境外返粤的师生要报告社区,并根据学校所在地政府的要求进行健康管理,无异常的方可返校。全体教职员工在返岗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并且无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方可返校返岗。
4月13日,浙江省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透露,鉴于无症状感染者是当前疫情防控的突出隐患,也是广大师生和家长最为担忧的问题。浙江省于4月4日作出规定,对近14天来自或途经原疫情严重地区的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展核酸和血清检测。
因学校人员密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关系全市防控工作大局,在前期各项防控措施实施的基础上,山东省泰安市对返校人员进行全员血清抗体检测。从4月11日起,对全体高中(含中职)开学返校的教职工和毕业年级学生陆续进行免费的血清抗体检测,于13日前完成检测。此次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将作为能否返校的重要依据,检测不合格或未检测的人员不得入校。为确保检测有序、安全进行,各学校分时段、分批进行检测。检测场地可选择在近期不开学的学校或其他空间较大场所,不在医院等场所进行检测,避免交叉感染。对于跨县地区上班、上学的被检测人员,在现居住地县市区进行检测。
山东:不具备小班开课条件的可居家在校交替学习
开学在即,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山东省中小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指南》和《山东省高等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指南》,对开学前准备、开学返校、日常防控、应急处置等作出详细安排。
首批开学的毕业年级学生,实行小班化教学,以30人为宜。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采取线上线下互补、居家在校交替的方式,组织学生分年级、班级错时轮流到校学习。同楼层隔房间安排教学班、错时上下课,避免出现人流高峰。
返校时,学校应充分考虑返校学生情况,以及校区、校园入口、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等因素,分批组织学生错峰返校。
北京:暂停走班制等教学模式
在4月12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公布了2020年北京市中高考时间和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安排,并解答了关于开学的各种相关问题。
暂停走班制等教学模式。学校要按照防疫期间每位学生前后左右间距1米的标准,通过拆分班级、现场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小班教学,保证教室内人均间隔符合规定。体育课教学避免聚集性和接触性体育运动,充分利用运动场地,加大人员间隔。
教职员工及学生在校内要佩戴口罩,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揉搓双手。
对在校发现有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腹泻和腹痛等可疑症状人员,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学生出现上述情况应第一时间通报学生家长,并按相关规定及应急预案进行安排处置,就近送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师生员工家庭及密切接触人员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向学校报告,并居家隔离观察。
校园内一旦出现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根据教育、卫健、疾控部门标准和机制,采取按班停课、按校停课、甚至停学等措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浙江:没有课程的教师尽量在家办公
4月13日,浙江省初三、高三年级返校,其他年级20日后陆续开学。
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学校指导手册》,浙江省教育厅防控组作为文件附件印发给学校 。针对教职工防护,该《指导手册》指出:
建议没有课程的教师尽量在家办公,进入学校前准备好健康码,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健康码为绿码可入内工作。
上课期间建议佩戴口罩,与学生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在讲台,不走进学生中。尽量少采用互动教学、讨论等形式。在使用话筒、教具等公用教学设备前要用75%的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建议使用电子流程发布和收集作业,批改学生纸质作业后及时洗手。建议纸质文件也使用电子流程传阅,如必须传阅纸质文件,传阅前后均需洗手。
上海:不主张周末补课
刚刚,上海非毕业年级分批返校开学安排确定——
市教委刚刚发布: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精神和教育部相关要求,结合本市疫情防控形势,经研究决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在做好4月27日高三、初三年级返校开学工作的基础上:
高二、初二年级于5月6日返校开学;
高中、初中其他年级以及小学四、五年级于5月18日返校开学;
小学一、二、三年级和幼儿园的返校开学安排,视疫情防控形势另行确定。
培训机构在本市中小学和幼儿园返校开学前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及服务。
各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做好4月27日起毕业年级学生返校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疫情防控情况,确定其他年级于 5月6日 起分批次返校安排。
对于师生是否需要全天佩戴口罩?上体育课等是否能脱下口罩上课?上海市教委也给予了回应。
学校教室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为保障师生健康安全,要求必须戴口罩。
在户外运动场等人员非密集区域,人和人之间间隔比较大的前提下,原则上可不佩戴口罩。
同时,学校将为师生提供备用口罩,以在本人或同班级、同宿舍、同办公室等人员中出现发热、咳嗽或过敏等情况应急使用,可供及时佩戴。返校开学后,相关要求将根据疫情变化和最新指导意见适时调整。
在延期开学期间,每天都要通过留言、朋友圈、回答几百名高中生朋友在网课期间的咨询,问题各式各样。想必随着开学难度加大,还会有部分地区同学要继续在家上网课。
昨天我们的文章《全国首现一中学生无症状感染,一名教师确诊,你还欢呼“神兽归笼”吗?》中提醒:
生命重要?还是学习第一?
恐怕,不需要询问,所有人的答案,是一致的。
疫情形势复杂,开学难度变大,也为已经开学或者正准备开学的地方卫健委、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学生、家长都提了个醒:防范新冠肺炎病毒是一场持久战,不能因为开学“神兽归笼”家长就开始欢呼,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长的责任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大。在国家卫健委未宣布疫情解除之前、在疫苗未成功上市之前,任何的麻痹大意都有可能为病毒提供可乘之机,从而导致难以预料的灾难性后果。
另外,已经开学复课的并不代表战役已经取得胜利,更没有到齐声欢呼的时候,因为开学直接让孩子和老师都置身于防疫的最前沿,失去了家长的护卫,孩子们就像是去掉了盾牌的武士,需要直接和敌人进行肉搏战,必须要家长和老师时时刻刻提醒他们做好自我防护。家长要让他们知道,现在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次的对手完全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比以往任何一个对手更为狡猾,更为凶残,更为难缠!做好自我防护既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我们必须时刻谨记:我们现在的处境就是“在战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只有两手都要抓,才能真正做到战斗学习两不误。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自黑龙江省卫健委、哈尔滨人民政府网站、上海发布、南京择校。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