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走进密云中小学,首都师大启动寻找老校友活动迎建校七十周年

:2024年06月18日 新京报
分享到:

2024年,首都师范大学将继续赴区县、中学或其他领域,以走访慰问、交流座谈、邀请回校等方式加强与校友联系,汇聚校友力量,助力学校发展。

走访老校友、洽谈师资培养和基础教育建设……6月18日,在建校七十周年之际,首都师范大学启动“再印初心·走近校友”寻访老校友活动。第一站来到了北京市密云二中,走访密云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校友。密云区教工委书记张文亮、教委主任杨福军、密云二中书记霍劲松、校长兰春艳、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书记李文平、密云三中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立敏等老校友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基础教育工作。

miaochx20246182059521976734.jpg

6月18日,在北京市密云二中,老校友相见格外热情。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密云区基教系统在职干部教师中四分之一毕业于首都师大

“感谢母校来看望我们!”老校友相见,座谈会的气氛轻松活泼了很多,回忆起昔日求学情景,不少已毕业近四十年的老校友仍感到历历在目。首都师范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发展规划办公室、相关院系负责人及学生代表均来到密云,和该区基础教育系统的校友们展开交流。这些老校友不少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入学首都师范大学,如今已经成长为学校校长、领导干部。

杨福军介绍,目前,密云区基础教育系统在职的干部教师中,首都师大毕业生1520人,约占四分之一,成为密云教育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和领航力量。

首都师范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白向宁介绍了该校历年来的校友工作。“我们现在校友工作的新理念是,学生时代是首都师大的主人,走出校门以后,首都师大也永远是他的家。”白向宁介绍,该校将制定校友终身发展的支持计划,定期邀请校友回母校参加重要活动、重回课堂、讲好校友故事,和广大校友同舟共济,共襄母校发展。

miaochx20246182059521976735.jpg

首都师大校友办公室、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代表参观并了解密云二中校史。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首都师大教务处处长王海燕介绍,该校和密云区在区域教育合作发展中走过了20年,共同探索大中小一体化育人队伍的建设,包括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室、初中学校协同提质发展项目、后备干部班等,见证了一批骨干教师成长为一校之长。当下,密云区在开展拔尖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首都师大也共同参与合作,是首都高校服务区县建设的体现。

“以前密云区每年有五六十人考进首都师大,近几年有所增长,2023年有86名学生考入首都师大,85%以上都录取到了师范类专业。”首都师大招生就业处处长臧强介绍,每年,首都师大也有毕业生回到密云就业,该校也希望经过培养,让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回到密云建功立业。

对此,霍劲松认为,一方面,密云作为郊区确实缺乏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希望首都师大能按照学生的就业志向和密云基础教育系统的用人需求,培育学生们热爱郊区、走进密云的就业倾向。

密云区教工委书记张文亮是首都师大1983级数学专业校友,其表示,首都师大是密云基础教育系统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巨大支撑,更是组成密云区教育系统的中坚力量。“密云距离首都师范大学校园较远,但母校却不离不弃地对我们开展支持。”张文亮说道。

老校友回忆求学经历,讲述办学历程

交流中,密云二中、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密云一小的书记、校长、院长、特级教师分别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办学历程以及表达对母校的情感。

miaochx20246182059531976736.jpg

密云区各校友所在学校获赠首都师范大学历年来的校徽。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当年,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能考进首都师大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没有那段经历,我也没有现在的成就。”1995级英语教育专业校友兰春艳如今已是特级教师,她讲述了自己与母校的缘分;李文平是198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她毕业时正赶上母校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如今回忆起上学时在教授家包饺子的经历,仍感觉温暖,“当时郊区学生没办法经常回家,教授在周末招呼我们吃饭,这样的教育情怀也深深感动着我。”

“我毕业已经35年了,如今看到各位,脑海里依然是爬满爬山虎的教学楼、安静的教室、食堂……那里承载着我的青春。我在那里没有初恋,但首都师大给了我初心,因为这份初心,让我回到家乡,扎根在这里。”密云三中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立敏是1986级中文专业校友,她的发言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霍劲松表示,母校关注每个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生的一生成长,是每个学生的精神家园,也是每一个毕业生专业成长最稳定的依靠。

今后将长期开展走访校友活动,汇聚校友力量

密云区基础教育系统老校友获赠文化衫和纪念牌。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感谢校友们对母校的情怀和建言,首都师大将坚守师大姓‘师’的初心,争取成为北京市基础教育当之无愧的佼佼者。”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军表示,校友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育人成果的体现,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和重要的社会资源。“走出校门,无论在哪,我们和母校之间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母校的烙印始终刻在大家的心里。”

宋军表示,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但每当看到“首都师范大学”的字样,他也都会格外留意,因为这已经是深深刻进血脉里,与母校荣辱与共的肌肉记忆。尤其是在首都基础教育领域中,他和身边同事也对“原来你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这样的答案习以为常。

“可以说北京中小幼学校中遍布首都师大人的身影,首都师范大学当之无愧地撑起了北京基础教育的‘半边天’。”宋军介绍,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生在全市中小学校长和特级教师中占比达50%、中小学教师中占比55%、公办幼儿园教师中占比90%以上。在密云区基础教育系统中,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到学校书记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都是首都师大校友。

据白向宁介绍,此次活动将以首都师大建校70周年为起始,今后长期开展。作为对学校建校70周年的献礼,2024年将继续赴区县、中学或其他领域,以走访慰问、交流座谈、邀请回校等方式加强与校友联系,汇聚校友力量,助力学校发展。

[我要纠错]
[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
关键词: 走访 校友 洽谈 师资 培养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首站走进密云中小学,首都师大启动寻找老校友活动迎建校七十周年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