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中国人民大学正式为中国消防博物馆授牌“中国人民大学消防安全教育实践基地”,未来该馆将成为人大师生开展消防安全科普学习和实践的主要定点场所。
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消防科普文化展览、消防趣味市集打卡、Campus Walk安全隐患大侦探等多项活动,让人大师生在多样的活动体验中提升安全意识、掌握更多安全技能。
当天,中国人民大学正式为中国消防博物馆授牌“中国人民大学消防安全教育实践基地”,未来该馆将成为人大师生开展消防安全科普学习和实践的主要定点场所。
首次设置“Campus Walk安全隐患大侦探”
绳结怎么打才更安全、心肺复苏怎么做、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当天下午2点半,人大图书馆前的广场人来人往,大家聚在消防趣味市集不同的摊位前进行体验。
人大学生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学习如何把绳子系牢。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记者了解到,学校邀请一线消防官兵入校,结合人大应急志愿服务队,设置火灾逃生模拟、地震模拟体验、电子灭火器模拟灭火、一绳当关、隐患消消圈、安全隐患排查体验、火灾成因试验台等多种类型互动体验摊位,通过闯关打卡、集章抽奖、拍照打卡等趣味环节,吸引师生积极参与消防知识学习和应急技能体验。
该校硕士研究生李同学正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打绳结,没几分钟就已经学会了双绕双结的系法,“我今天体验了心肺复苏还有打绳结。我觉得学习这些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心肺复苏,不上手体验的话一些细节根本不知道。”
现场还设置了消防器材装备展示区,其中既有科技含量十足的无人机消防设备,也有与消防员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防服装,师生不仅可以近距离观摩,还可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试穿。
现场展出了各种科技含量十足的消防设备。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保卫部(处)部(处)长邵泽开表示,今年第一次创新引进了“Campus Walk安全隐患大侦探”,在立德学生宿舍楼、中区食堂等4处具备不同功能的楼宇内设置安全隐患查找打卡点,让师生主动扮演安全隐患大侦探,通过搜寻消防安全隐患,完成“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的角色互换,从而进一步提升安全责任感。“学校也会以此为契机,把更多的创新举措融入到日常安全教育中,把群防群治的有效措施固化下来。”
学生现场学习AED使用方法。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人大已累计开发20余门科学规范安全课程
火正,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火官的最早称谓;《甲骨文合集》中记录了商代武丁时期的一次起火,这是有文字以来最早的火灾记录……当天,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一层入口大厅,消防科普文化专题展区也正式开放。展览主要围绕消防历史文化传承、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人大近年来消防安全教育成果展示三大维度开展科普宣传。
展览期间中国消防博物馆专职讲解员和校内大学生志愿者将结合图文版面,循环讲解消防科普文化,与观众互动交流。根据安排,展览将持续至5月底。
记者了解到,人大目前已累计开发20余门科学规范安全课程,常态化开展多年龄段应急联合演练,并有针对性地研发安全教育课件70余套,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多次开展应急联合演练。同时,该校还成立了我国高校首支应急志愿服务队。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应急志愿服务队队长艾龙飞现场分享了自己加入应急队的经历。他表示,自己已经加入应急队四年时间,跟随着团队一起学习了急救技能和知识,今年五一期间,他坐高铁回京的路上,利用在应急队日常训练中学到的知识,成功帮助了一位因低血糖手脚发麻、两眼发黑的女生,“这不是什么重大的时刻,但是又很真切地告诉我,平时的所学所练所讲是真的有用。”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