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揭晓的2025年安徽省“对口升学”考试中,合肥城市管理学校以173名本科录取人数再创辉煌,更诞生两名文化课满分考生。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学校办学实力,更为中职教育升学路径提供了创新样本。作为合肥...
在刚揭晓的2025年安徽省“对口升学”考试中,合肥城市管理学校以173名本科录取人数再创辉煌,更诞生两名文化课满分考生。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学校办学实力,更为中职教育升学路径提供了创新样本。
作为合肥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中职学校,合肥城市管理学校先后获得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重点示范学校等多项殊荣。
图为学校课堂实景
“四个创新”点燃逆袭引擎
“体制创新是基石,管理创新是保障,理念创新是核心,而意识创新是关键。”学校发展的灵魂在于创新,合肥城市管理学校启动创新机制,以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导向,突出升学和就业两条主线,向创新要动力,以创新增活力,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李明亮(化名),合肥城市管理学校2025届毕业生,是名副其实的高考英语黑马,目前已被铜陵学院录取。在今年对口升学考试中,他的英语取得了满分。“刚进校时,我的英语成绩只有10分,从10分到满分,这个进步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李明亮谈到自己英语成绩时,难掩喜悦之情。李明亮的身上,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标签: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中考成绩只有300分......“黑马”是怎样炼成的?李明亮的班主任谷雪如是说:“良好的学习环境+正确的方法+不懈的努力,这就是他通往成功的诀窍。”
杨小洁(化名),合肥城市管理学校2025届毕业生,目前已被滁州学院录取。贪玩、懒散、中考失利曾是杨小洁对三年前的自己的评价。经过三年学习,曾经的那个中考落榜生,已逆袭成为一名大学生。环境影响人、塑造人、改造人,这在杨小洁身上得到了有力印证。正如她所说:“学校浓浓的学习氛围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突然醒悟了,一定要拼一次!”
正是在“四个创新”引领下,合肥城市管理学校通过构建个性化培养体系,实现了一个个“低进高出”的教育奇迹。李明亮和杨小洁的故事,是众多合肥城管学子追逐梦想的缩影。合肥城市管理学校的老师们,带领学生们用行动书写“人生不设限”的精彩答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教师第一”打造“硬核”师资团队
教师是学校的软实力,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合肥城市管理学校通过打造一支名师队伍,确保教师安心从教、静心从教,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为青年教师卢艳华参加“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
在师资队伍培养上,该校深入推进教育人才“青蓝工程”,全面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新活力。在“以老带新”帮扶模式下,一批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姚晴,合肥城市管理学校三年级班主任,从教十余年,秉持“静待花开”的德育理念,怀揣仁爱之心,欣赏、聆听、关注、促进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教学实践中,她坚持做“研究型教师”,逐渐形成“精致、幽默、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近5年,姚晴培养出400多名本科生,2025年所带班级本科升学率高达86.3%。
今年3月,合肥城市管理学校青年教师卢艳华走出校门,代表合肥市亮相2025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英语示范课,为中职英语课堂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卢艳华不仅展现了个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更展示了合肥城市管理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在教学实践层面,以毕业班为例,多维聚力,书写高考答卷。一方面,教学主任明确方向,优化配置教师团队,为备考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班主任聚力管理班级,精准把脉班级面临的挑战,做好学生学习、生活和情绪的管理。此外,学科教研组以“精准教研”筑基,通过集体备课汇聚智慧,共克教学难关,资源共享等,实现高效课堂。
近年来,合肥城市管理学校通过不断优化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创新,探索出更多元、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有新面貌,教育质量有新突破,教育事业发展有新气象。
图为该校班主任与学生在一起
“双轨并行”拓宽成才通道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合肥城市管理学校坚持升学就业双轨并行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发展选择,为区域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展现出强大的办学优势,助力每一位学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绽放光彩。
对口升学一直是该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立足对口高考,构建特色升学体系,大力加强升学辅导课程建设,组建专业师资团队,为有志升学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辅导。优化课程设置,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积极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建立“中职-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升学开辟更为便捷的通道。
近年来,该校本科升学率稳居全省前列,并已成为安徽省对口升学品牌学校。在2025届考生中,超八成学生达到本科录取线,其中机械类专业张伟(化名)、计算机应用专业李娟(化名)以文化课300分的满分成绩并列全省榜首,另有41人进入全省前100名行列。
就业是办学之基。学校着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持续增加实训设备投入,确保学生能够在先进设备上进行实践操作。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项目制、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接触企业实际项目和生产流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适应性好,专业素养高。”这是诸多企业对合肥城市管理学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合肥城市管理学校积极深化产教融合,与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格力集团、合肥地铁、京东集团、美的集团、安徽迪科数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紧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毕业生追踪系统中显示,2024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09%。
就在记者发稿时,合肥城市管理学校秋季预招又传来喜讯:即将初中毕业的双胞胎弟弟周小明(化名)、妹妹周小莉(化名)将选择合肥城市管理学校,原因是他们的哥哥周小军(化名)在合肥城市管理学校就读,“感觉学校不错,老师教得好,学习氛围浓!”兄弟姐妹、表兄妹同读一所学校,在合肥城市管理学校,早已不是新鲜事。
(通讯员 陈庆静 安徽青年报 安青网记者 韦玉柏)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