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学子光荣榜上,又增添了新的名字:2023级学生张资涵在全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荣获“创新之星”;2023级于得水在全国第28届中小学绘画书法比赛中荣获书法一等奖;2022...
2024年,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学子光荣榜上,又增添了新的名字:2023级学生张资涵在全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荣获“创新之星”;2023级于得水在全国第28届中小学绘画书法比赛中荣获书法一等奖;2022级杨思齐荣获全国生物奥赛银奖……数据是奋斗的见证。自成立以来,济南西城实验中学不断提升办学品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通过特色办学、活动育人、校本课程开发、生涯指导等多维度举措,为学生搭建起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助力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绽放独特光彩。
特色办学
量身定制成长路径
2024年8月1日,济南西城实验中学2024届毕业生中一批被空军新录取的飞行学员,乘坐着象征荣耀与梦想的“运-20”飞机,启程前往空军航空大学报到。作为全国首批青少年航空学校之一,济南西城实验中学,以其卓越的教育实践,成功打造了航空班这一教育品牌。
学子们“一飞冲天”,得益于济南西城实验中学精心打造的特色办学项目。学校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立足时代需求与学生兴趣特长,开设了空军青少年航校、AI特色班、医学特色课程等特色项目。
空军青少年航校作为全国首批16所空军青少年航校之一,以“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学业优良、体能过硬”为培养目标,构建“红色铸魂、特色强基、军地家校共育”三维培养体系。学生不仅要通过严格的身体初审与定选,还要达到文化课特招线。
“在这样的高标准培养下,学校十年间输送了300余名飞行员,连续四年在全国航校中保持招飞合格率、双学籍录取率、视力达标率全国第一。对于怀揣蓝天梦想的学生而言,这里是他们梦想起航的港湾。”学校教学管理部主任王茜介绍。
2020年,学校成立了AI特色班,汇聚数理逻辑突出、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浓厚兴趣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学校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兴趣精心设计课程,让学生提前接触前沿科技,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校通用技术教研组长马悦介绍,“在AI特色班,同学们常常为了一个算法模型争论到很晚,这种对科技的热爱和执着,让他们不断突破自己,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成立以来,学生在全国信息学赛事中获奖42项,在NOC大赛中更是拿下了全省8个无人驾驶小车一等奖中的7个,大批学生以人工智能为高考志愿方向,成功踏上科技探索之路。
医学特色课程自2021年开设,面向对物理化学有浓厚兴趣、未来有志于医学领域发展的学生。学校依托医学中心校区,建设医学馆,开设基础医学、临床实践等课程,让学生参与心肺复苏训练、高端实验室研学。学校也是“中医进校园”示范校,课程结合高校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医学职业状态,为未来的医学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特色班级和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提供了精准的培养方向,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与自身特质相契合的发展路径,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重视。”王茜说。
活动育人
在实践中收获成长感悟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课堂。济南西城实验中学精心打造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收获成长的平台。
4月的体育节,各班同学们在篮球、足球、跳绳等各项活动中你追我赶;5月的“华章咏文脉,歌颂铸国魂”主题诗文朗诵活动,以诗为翼,传承文化;“峥嵘岁月,和平永续”为主题的和声飞扬班级合唱比赛,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此外,还有学雷锋主题活动、黄河研学徒步活动、清明祭英烈活动等,这些活动将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收获感悟,促进全面成长。
学生发展部主任樊克才介绍,“学校每年举行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设计上,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在社团活动方面,学校拥有三十多个社团,涵盖体育运动、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素质拓展、志愿公益、思政等多个领域,每周一固定活动,有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地理社团的学生积极开展野外科学探究,到长清张夏镇馒头山进行三维观测研学;心理暖阳社团和心理发展辅导中心联合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看见生命,感悟生命”主题教育活动,让每个同学的心灵得到悦纳;体育社团的篮球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模拟政协社团参加团市委组织的“泉城・倾听”2025年济南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22项提案获奖,其中10项获一等奖,2023级魏一诺同学的提案还被济南市政协委员认领转化为正式提案提交两会。
樊克才说,“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社团,在活动中锻炼综合能力。从社团的策划到实施,学生全程参与,这正是他们成长的宝贵经历。”
40余门校本课程
满足多元学习需求
校本课程是济南西城实验中学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结合国家课程规划要求、教师特长和学生学习需求,构建了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体系,每年开设40余门校本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多个领域,既有提升类的奥赛课程,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也有拓展兴趣类课程,如小提琴、蛋雕、剪纸等,满足学生的艺术兴趣;还有针对学业深化的阅读、写作、楹联等课程,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美术老师开发的“遇见”大师系列课程,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美术馆欣赏大师作品,回来后进行研讨并开展学习;音乐课程开展“黄河文化酒曲”项目,让学生以黄河流域各地民歌的形式进行呈现,既探讨了黄河文化,又了解了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校还注重课程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学习中有所收获,实现个性化发展。
王茜介绍道,“我们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比如我们的音乐课程,大提琴老师通过贴把位贴,让一个从来没学过器乐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可以完整地演奏出梁祝这样的经典曲目,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极大的鼓舞。”
生涯指导
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生涯指导也是济南西城实验中学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深知,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是对学生成长需求的长远关怀。
王茜介绍,从高一开始,学校就引导学生结合专业覆盖率与兴趣进行选科。面对高考政策变化,如物化绑定专业覆盖率高的情况,学校开设配套先修课程,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选科建议。同时,学校举办“大学节”,邀请高校招办主任进校园开展免费咨询会,让学生和家长能够直接与高校沟通,了解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要求,为高考志愿填报提供参考。
对于高三学生,学校更是提供全方位的生涯指导服务。在备考过程中,班主任和教师团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心理辅导。针对二轮复习中普遍出现的“遗忘性挫败感”,学校启动“赋能计划”,通过心理拓展活动、制作“状元饼”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增强信心。此外,学校还开展“高考博物馆”“爱心义卖”等活动,让学生在毕业之际,不仅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还能将学习资料捐赠给学弟学妹,传递爱心与经验,实现成长的传承。
“在生涯指导过程中,学校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社会需求,规划未来发展方向。”王茜说,通过一系列的指导和活动,学校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高考结束,樊克才在考场外迎来了学子的拥抱和一句道歉:“老师,高三一年没少惹您生气,对不起,也谢谢您……”樊克才说,在这个拥抱里,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希望学生离开学校后,从学校学到最多的,不是语文的背诵,不是数学的函数求极值,不是物理的力和电,而是敢于尝试且会和困难共处、保持个性但可以用心去倾听、努力坚持但不是固执前行……”正如学校校长张家鹏所言,“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守望,学校愿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守护者,让每个孩子带着在母校积淀的品格与能力,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成为最好的自己。”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