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25年暑期开展“三下乡”活动,师生赴多地服务乡村,聚焦思想引领、专业赋能、发展服务,建立实践基地,助力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产业帮扶等,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25年暑期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织278支校级重点团队(其中省市重点19支)、3000余名师生,奔赴潍坊、临沂、青岛、德州等9地市30余县区,扎实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聚焦“强化思想引领、深化专业赋能、服务地方发展”,累计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建立校地实践基地15个,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在红色教育、非遗传承、产业帮扶、志愿服务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红色足迹铸魂:沉浸教育汲取奋进力量
师生团队深入革命老区,在红色遗址开展沉浸式思政课。多支团队探访临朐县委旧址、沂源革命烈士陵园、德州临邑县革命烈士陵园等20余处教育基地,瞻仰英烈、聆听事迹(如朱彦夫治山改水)、庄严宣誓。青年学子将感悟融入实践,“红色班墨匠心”团队更将红色元素融入德州理合务镇广场墙面设计,打造可视化教育阵地。
非遗传承创新:文化自信激扬青春风采
青年学子在创新实践中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在潍坊十笏园,“红色逐梦”团队融合科技与非遗,身着传统服饰展示刺绣、指导儿童创作“戳戳画”、运用AI辅助设计,激发青少年兴趣。在昌邑饮马镇,“同心童梦知行合一”团队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指导儿童体验剪纸、描绘“风筝里的家乡”。两支团队累计开展非遗传承活动30场,覆盖青少年1200余人。
专业赋能乡村:智慧助力产业振兴
实践团队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发挥专业所长。“知行精为”团队在胶州洋河镇探索“艾草全产业链”模式,助农直播单场点赞破万,总结“文旅+新媒体”营销经验。“红色班墨匠心”团队构建“校地联动+直播助农”体系,深入临邑黄花菜基地调研,以专业直播技能拓销路。“推普察情,语你同行”团队在济宁喻屯镇提升村民语言能力,破除沟通壁垒,并考察电商基地,为农产品流通注入活力。
志愿服务暖心:七彩假期传递青春温度
关爱特殊群体彰显青春担当。“惟爱微光,共暖明天”团队为潍坊120余名心智障碍儿童开设书法启蒙、西游角色扮演、葫芦烙画等传统文化体验课,拓宽认知视野。“红烛星火”团队在潍城区幼儿园创新设计成长课程,通过“情绪涂鸦”工坊引导表达、原创牙刷童谣传授健康知识、篮球互动激发自信力。
校地融合共建:实践基地夯实合作根基
校地共建实践基地成为深化合作的坚实平台。“红色智享”团队联合临朐县多部门共建龙泉社区基地,开展“小小解说员”培训、非遗风筝制作等活动。“逐梦微光”团队在弥河镇桐峪沟村建立基地,深入调研银瓜种植与花卉电商技术,赴供水企业探讨智能节水方案,推动产学研协同。
科技生态同行:绿色实践绘就美丽乡村
绿色技术与生态理念在乡村生根发芽。“绿色动力”团队赴青岛毛公山开展生态研学,参与物种记录与植被养护,学习环保知识;深入奥翔航空学习无人机技术,在社区演示环保监测应用。“红色智能制造青春向党同行”团队在沂源县同步开展河道垃圾清理、入户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守护乡村生态。
(稿件来源: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文/李晨歌 谭勇)"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