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职业学校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工匠精神的培育如何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示范样本”已经出炉!为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敢于担当责任,有志于奉献时代、服务...
新时代的职业学校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工匠精神的培育如何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示范样本”已经出炉!为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敢于担当责任,有志于奉献时代、服务社会,懂技术会创新的“有为青年工匠”,同时面向社会传播财经知识,宣传职业教育,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与少年志融媒平台联合推出的“红匠思政微课堂·技术之美e起学”融媒课堂即日起正式上线。登录少年志融媒平台专题或紫牛新闻,即可以观看学习。
明德立身,铸人先铸魂
“红匠思政微课堂”让青春闪光
记者了解到,“红匠思政”是南京财经高职校结合学校“明德尚美”的育人目标重点打造的思政教育品牌。“红匠思政微课堂·技术之美e起学”融媒课堂线上开讲,借助先进的网络传播手段,将“红匠思政”“以技生美、以美育德、以德树人”的理念面向社会广泛传播。首期“红匠思政微课堂”邀请学校会计系11位教师围绕专业学习、行业规范、品格塑造、生涯规划等方面,紧扣青年人成长路上的关键点生动讲述,为青年人的专业发展与成长进步赋能增效,助力学子努力成长为新时代需要的“优秀工匠”。
要成为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不仅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更要培养时代新人的道德意志,培养个人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红匠思政微课堂”在引导青年人加强专业学习、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筑牢思想道德的根基。“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意义重大。” 南京财经高职校会计专业教研室主任曹璟在微课堂《德才兼备,围观财会学子的“榜样说”》中,用会计专业优秀毕业生刘丽娟的鲜活案例诠释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真正内涵。
新时代对财务工作的要求日益提升,财务从业人员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和专业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判断力。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骆远婷在《铸人先铸魂,廉洁自律是立身之本》一课中,用行业实例鞭策即将走上财务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告诫大家“清廉公正”是会计从业者的思想根基和立身之本,新时代的青年要把牢“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
尚美育人,为成长打好底色
丰富课程打造高素质的“红匠青年”
“红匠思政微课堂“不仅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塑造,还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崇尚美、发现美、实践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力争成为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栋梁之材。例如,学校会计系主任周会林从我国古代文豪的会计情结出发,讲述了孔子、曾巩、苏辙和黄庭坚四位先贤思想中所蕴含的会计思想,引导学生体悟“大师之美”。“会计,当而已矣。”简短的6个字,包含了2000多年前,孔子对会计职业3个方面的总结,即遵循制度、客观公正、爱岗敬业。这对当代的会计从业者来说仍然适用。周主任表示:“无论时代如何变革,会计行业内在的逻辑是延续的。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深厚的思想内涵,可以帮助同学们对这一职业形成初步的印象,打好专业基础。”
向专业内深耕,了解几千年来的专业发展史;向职场外延伸,从业人员如何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示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得体的行为举止。 “红匠思政微课堂”关注到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促进学生明理自信,展示自己的青春风采。学校会计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钱云红带来的“红匠思政微课堂”——《自信优雅,从站端坐正开始》,向大家介绍了正确的站姿、坐姿方法,帮助大家学习养成优雅的姿态和良好的习惯,做自信、有气质的财会职场人。
记者了解到,南京财经高职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中心”于前不久成立,学校进一步探索实践“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有力条件和团队支撑。“红匠思政微课堂”的内容仍在不断完善,通过思政课堂,希望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和工匠精神,希望通过点滴的积累,让“明德尚美“的内涵在每一位“红匠学子”的心灵深处扎根。
扫码观看“云上”微课堂
即日起,“红匠思政微课堂”将在学习强国扬子晚报号、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少年志融媒平台等同步推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少年志融媒平台专题,或登录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学习更多精彩课程。
附:“红匠思政微课堂·技术之美e起学”课程表
第一节:起源于地理大发现,原来会计发展史这么有趣
第二节:从感知到实践,发现会计之美
第三节:大师之美,中国古代大文豪的会计智慧
第四节:会计“职场第一课”,从树立理想与目标开始
第五节:向专业内深耕,学好会计学
第六节:铸人先铸魂,廉洁自律是立身之本
第七节:德才兼备,围观财会学子的“榜样说”
第八节:创造价值,感受财务工作“魅力说”
第九节:自信,从改变姿态开始
第十节:养成文明习惯,汲取向上的青春力量
见习记者 刘梦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李晨
剪辑:高一鑫 李浩铭 张思伟
校对 徐珩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