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十年”·探访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南京大学:未来5年建成“羲和2号”,从不同的角度“看”太阳

:2022年07月21日 扬子晚报网
分享到:

7月19日,教育部在北京举行“教育这十年”“1+1”主题新闻发布会,江苏作为唯一分会场,专题介绍高校科技创新十年发展成效。19日到20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跟随省教育厅实地探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

7月19日,教育部在北京举行“教育这十年”“1+1”主题新闻发布会,江苏作为唯一分会场,专题介绍高校科技创新十年发展成效。19日到20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跟随省教育厅实地探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揭秘江苏高校的“硬核”科技实力。

19日下午2点,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中国科学院院士、“羲和号”科学总顾问、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方成为记者讲述中国第一颗探日卫星“羲和号”。

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羲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拉开了我国空间探日的序幕。“羲和号”卫星由国家航天局批复立项,由南京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研发。自卫星项目提出,至其成功发射,历时六年。团队与各系统单位团结合作、不懈拼搏,确保了卫星工程的研制成功。“羲和号”卫星实现了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观测,对研究太阳低层大气动力学和太阳爆发物理机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特别提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

“‘羲和号’卫星的巨大数据量需要经过科学化处理,才能供太阳物理学家直接使用。这需要一个强大的科学与应用系统,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科学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建设,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数据的标定和发布。”方成院士表示,“羲和号”之所以得以顺利发展,是因为跟国家在卫星技术上结合在一起。“我们的科学研究要跟国家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地既发展科学,又使我们国家的技术得到提高和突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这十年来,天文学科的发展是跟国家有密切关系的,近年国家的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教授以及高级研究员的数目也增加了十倍,如今国家对天文科学的投入是过去的十倍,我想‘羲和号’也是借助了这个‘东风’,依靠了国家的发展,才得以成功地发射,这是教育十年来的成果,我希望今后我们还有无数个十年,再取得一批又一批重要成果。”方成院士对“教育这十年”感慨道。

“ ‘羲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数据应用,打破了我国没有第一手空间探测数据、依赖国外空间探测数据的被动局面。现在我们团队正在利用‘羲和号’的数据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初步成果将陆续发表。另外,‘羲和号’的科学数据将通过南京大学太阳科学数据中心对国际进行共享,为国际的太阳物理和空间科学的研究进展贡献我们的中国力量。”“羲和号”科学与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川这样说道。

方成院士还展望了“羲和”探日计划的未来发展,他表示“羲和号”是从地球的角度来看太阳的,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规划对太阳的立体探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太阳。“初步从黄道面上来观察太阳,我们已经在筹划预演,希望五年后看到‘羲和2号’,再下一步,在两极的地方看太阳。研究太阳的三维立体结构是过去从未有过的,这将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太阳物理研究做出贡献,我们正在努力推进,希望能取得成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实习生  梁心瑶  江婷婷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7月 19日 教育部 北京 举行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教育这十年”·探访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南京大学:未来5年建成“羲和2号”,从不同的角度“看”太阳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