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了推进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工作进展以及未来布局。
八成学生科学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比例、教师探究教学水平等指标稳步提升……11月12日,教育部召开“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了推进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工作进展以及未来布局。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时期。田祖荫介绍,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协同发力、稳步推进,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取得积极进展,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师资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活动载体不断丰富。课程体系方面,一至九年级开设科技类课程,独立设置信息科技课程,各学科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普通高中设置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必修学分,独立设置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教育部鼓励地方和学校开发丰富多彩的科技类校本课程和特色活动。
在师资和教学方面,公开优秀课例3500余节,推动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教学能力。专门设立技术、科学和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举办全国中小学科技教育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增强校长、局长对科技教育理念的理解与认同,推动科技教育在中小学深度融合与广泛实践。田祖荫介绍,学校聘任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引入高校专家、科研人员、企业工程师等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践指导,把最新技术、最优资源以“请进来”的方式送进课堂,同时加强科技场馆、基地、实验室等资源的建设与开放,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接受科技教育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江苏发布《科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系统推进建设跨学科整合课程,并配套开发覆盖全学段的28册课程资源;上海成立科技教育教研中心,依托16个区教育学院组建科技教育教研团队,通过抓教研提升教师对科技教育的理解和实施水平;重庆今年市级财政经费投入1000万元,在全市建设20个中小学科技教育实验室;陕西建成省市县三级科技教育协同创新中心78个,培育科技实验学校630所;北京怀柔区依托科学城,引入顶尖科研人才进中小学,构建“科学家+教育家”双轮驱动的育人模式……田祖荫介绍了各地的优秀案例。
“在各地的共同努力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田祖荫表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八成学生科学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比例、教师探究教学水平等指标稳步提升。今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在上海正式成立,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科技教育的认可。“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系统化体系化还不足,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技教育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亟待通过深化改革破解这些难题。”田祖荫说道。
将建设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性“教学千例”
田祖荫介绍,《意见》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三统一出发,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协同贯通的育人体系、建设开放融合的课程生态和教学方式、加强素养导向的教研引领和综合评价、注重形态多样的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推进优质高效的师资建设和家校社协同以及推动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通过学科融通实现“结构”新,通过工程实践实现“引擎”新,通过协同开放实现“生态”新,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激发学生投身科技事业的远大志向与持久热情。
什么是“结构”新、“引擎”新、“生态”新?田祖荫解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结构”新是指重在融合,要打破科学、工程、技术、数学之间的学科壁垒,不仅要打牢学生的学科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跨学科的整体视野。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和融合,提升现有课程的育人效能,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置换时间和空间。还要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筹,推动学生在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中涵养人文情怀,在人文浸润中培育理性思维与创新精神,“这二者缺一不可”。
“引擎”新是指重在实践,不搞纸上谈兵。“要高度重视技术与工程的独特育人价值,把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田祖荫强调,科技教育要注重面向真实世界的科技工程问题解决,引导学生随着学段的提升和能力的增长,逐步能够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型工程实践项目,在亲自参加创意、设计、实践、迭代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还有抗挫折的能力,“不是一次就能成功,可能是很多次之后才能成功,这也是一种教育”。
“生态”新是指重在协同,不搞单兵作战。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不局限于学校、教室、实验室,或者开展一些兴趣活动、举办一些科技节等,而是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科技教育生态系统。“当务之急就是要推动科技馆、博物馆、重点实验室、高新企业等,都能逐步成为中小学校的拓展性课程基地和实践课堂,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研究场景、参与真实的创新过程。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真正激发他们投身科技事业的远大志向。”田祖荫说道。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指导各地各校结合“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将中小学科技教育作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推动《意见》落实落地。田祖荫介绍,首先将科技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破解课程资源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通过复制推广带动区域科技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其次,将通过精品开发、广泛征集等方式,建设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性“教学千例”,汇聚覆盖不同学段年级、重点领域、内容深度、研究方法的优质教学资源库,推动各地各校深入理解、充分借鉴、广泛应用科技教育新方法新样态,引导更多教师变革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探索。
田祖荫表示,教育部将推动各地组建科技教育教研团队,指导一线教师开展跨学科、探究式教学实践,组织区域性协同教研活动。教育部将在今年的全国教研室主任培训班上,将科技教育作为培训重点内容,推动各地逐级开展培训,加快实现科技教育理念在中小学落地生根、广泛实践。
“未来,希望科技课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田祖荫说道。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