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了“双减”督导工作情况。
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了“双减”督导工作情况。根据教育部开设的举报平台数据,今年8月份收到8000条有效举报线索,目前已办结70%;11月份共收到举报线索4280条,数量大幅下降。
据悉,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教育部将“双减”督导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各地将“双减”工作纳入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实行常态化督导。
记者了解到,自9月起,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每两周对“双减”主要指标进度排名后10位的省份进行通报,倒逼进度慢的省份加大力度。截至目前,已印发6期半月通报。
会上,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介绍,专项督办方面,针对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和劳动用工风险排查不全问题,教育部要求10省市全面排查、完善调度机制、加强督导检查,看住重点机构、管住银行账户、盯住关键人员,做好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管控和劳动用工风险防范工作;对8个“双减”国家试点进展慢的省市,督促进一步增强试点责任意识,加快推进“营转非”和培训预收费监管工作;督促6家机构所在省市落实整改,并要求其他省份引以为戒,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同时,教育部还在“微言教育”“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开设举报专栏,接受群众实名举报。对8月份的8000条有效举报线索,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印发督办通知,要求相关省市逐项核查,目前已办结70%,其余未办结的30%主要涉及退费问题。“因退费问题涉及合同双方,有的需要多个部门协同核查,办结需要一定时间。”胡延品称。
此外胡延品透露,从举报平台数据看,11月份共收到举报线索4280条,数量大幅下降,印证了“双减”工作的效果已开始显现。
胡延品表示,2022年,将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