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2019最年轻院士:学数学,我不赞成刷题,也不赞成做太难的题

:2019年11月25日 招考部落
分享到:

中国科学院2019年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孙斌勇的名字在留言区刷了屏。42岁,就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本届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了不起!这个从渔村里走出的数学家,到底有多牛?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

中国科学院2019年院士增选名单公布

孙斌勇的名字在留言区刷了屏。

42岁,就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成为本届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了不起!

这个从渔村里走出的数学家,到底有多牛?

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1

人物名片

孙斌勇,1976年出生于双塘,是普陀中学1996届(1)班和清华附中937班学生。他曾以满分成绩获得浙江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因课业成绩优异,被保送至浙江大学数学系。在香港大学参加了莫毅明院士等人组织的李群研习课程后,孙斌勇于2001年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师从励建书院士学习李群表示论,并于2004年取得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数学院“陈景润之星”、中科院“华罗庚首席研究员”,曾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李群表示理论,在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L-函数等数学前沿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关科研成果发表在包括《Ann. Math.》、《J. AMS》、《Invent Math.》等国际顶级数学学术刊物上。

2004年取得博士学位

2005年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011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从小就对数字敏感 

受名师引导确立研究方向

孙斌勇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双塘社区孙家村,家里兄弟三人,他排第二,上学时,兄弟三人成绩都不错,而他和双胞胎弟弟尤其聪明伶俐,数一数二的学习成绩使他们自幼便成为岛上的名人,被传为佳话。

据孙斌勇母亲说:“阿拉斌勇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拿算‘二十四点’游戏来说,他几乎是一拿到牌,看一下就能算出24来,八九岁时,他就能赢过一般的大人,以至于一些小伙伴都不愿意和他玩这个游戏。”

孙斌勇读小学六年级时,就解出了他哥哥中考模拟题的压轴题,虽然兄弟俩是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但答案都正确。那时,斌勇还没学过初中数学呢。

上初中时,孙斌勇各科成绩都很优异,文理科总分经常为年级第一,数理化竞赛都得过奖项,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有一次他竟获得了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孙斌勇认为这是自己运气好,因为初中时化学并没怎么学,平常作业也很少,对于参加化学竞赛没有进行特别的准备,就是之前临时抱佛脚背背书,不过那时他的记忆力确实很好。

等到高中快毕业时,由于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金奖,曾以满分成绩获得浙江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孙斌勇直接被保送到浙江大学数学系。

上大学时,数学专业中开设有涉及计算机编程的数据结构课程,孙斌勇写了个程序,在计算机系的弟弟便把他写的程序拿到系里老师那儿去做测试。一般编写完的程序中会存在bug(程序设计中的漏洞、缺陷),需要不断修改才能通过测试,而孙斌勇编写的程序检测中没有发现错误,整个程序一遍顺利通过。如此严密的数学逻辑和思维,连双胞胎弟弟也由衷地感到惊讶和赞叹。

大学期间,孙斌勇被选派参加了在香港大学组织的李群系列课程的系统学习,两个学期时间,孙斌勇有机会跟国际上一流的数学家们进行学习。其中包括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波莱尔(Borel),以及后来成为香港地区中科院两位数学院士之一的莫毅明教授。此后,他师从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励建书教授,继续深入李群论方向的研究,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访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2004年,孙斌勇博士毕业的时候,第一篇论文还没有发表,之前问导师需要有论文吗,导师的答案是不需要,他毕业的时候也没有论文。2007年,孙斌勇才正式发表第一篇论文,其实这在数学界不足为奇,一篇高质量论文从投稿、审稿到发表,周期较长,往往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读博期间,导师励建书给孙斌勇提了三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只要做出来其中一个就可以毕业了。

“典型群表示论”是当代数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各个分支中。上次该领域的获奖者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于1956年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时隔63年,中国数学家在典型群方面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引起国际关注。该成果被孙斌勇的国内外同行称作“孙的突破”“该领域的基本定理之一”“已成为众多国际数学家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础”……

得奖后,孙斌勇接受了《舟山日报》记者的采访,在采访时,他也谈了谈自己的数学学习心得。

记者:你的获奖项目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有点高深,读者更多的还是关心你这个人,你是怎么学好数学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儿八经把数学作为人生的事业来做?

孙斌勇:起先根本没想过,从大学开始是专业学数学了,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积累,后来逐步定型,越来越喜欢。有些定理在自己手上得以证实,并在不断深入中发现其它好的定理,发现数学之美,那感觉是美妙的。

记者:那你就没发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孙斌勇:我小时候看书特别仔细,我想这是唯一的。

记者:细到什么程度?

孙斌勇:每一句话都能理解它什么意思。数学里,每一个定理,比如不等式,我都能自己证明。

记者:也就是说书里的一些公式、定义,你不是机械地接受,还要搞清楚它是怎么来的,自己证明?

孙斌勇:对,我从小就这样了。比如说圆的周长,我得搞清楚圆的周长公式怎么来的,其实这就是π的定义。如果算圆的面积,那不是定义了,是需要证明的。我都要自己搞清楚了,哪个是定义,哪个是定理。

记者: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老师教什么接受什么,谁会想着书上的公式再去求证一遍?

孙斌勇:我就是想搞明白,想学得清楚,不稀里糊涂地学习。很多人越学越糊涂,尤其是数学。

记者:那我想请教了,如何学好数学?

孙斌勇:我的经验就是把书看得很细,习题适当做一点,但我做得不多。

记者:我印象里学数学还是题海战术,再整理错题,所以孩子们都学得很辛苦。

孙斌勇:当然这也是方法,像我说的这种对高二、高三的孩子,估计已经来不及了。如果从小像我说的这样学的话,整个系统都弄明白了,做几套题目就好了,不见得要花很多时间,做很多题目。

记者:你说的系统就是它怎么来的,怎么运行的,像庖丁解牛一样,一层一层捋清楚,举一反三。

孙斌勇:对,就是这样。把最基本的抓住,学数学还是轻松的,我读书从来没觉得苦。

记者:你觉得自己什么样的特点对学好数学比较有帮助?孙斌勇:我做事比较细,比较慢。

记者:学数学,老师不都要求计算要快吗?

孙斌勇:我从来不要求快的,能笔写的不口算。我和女儿也这么说,稳是最重要的。比如发射火箭要1000个步骤,你每步花2倍时间,保证正确率,只是多花了2倍时间,但哪一步算错的话,毁的是整个工程。我们一个几十页的证明,也是靠一步一步来的。

我不赞成刷题,也不赞成做太难的题。做难题,费时间,花脑子,对于知识点的增长用处也不大。有些题目挖空心思,你解出来了,就证明你聪明了,不一定啊,做难题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

我强调的是学习要增长知识,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运用,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创造知识。

当被问到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遇到难题时会怎么做,孙斌勇斩钉截铁地说,“那当然要坚持了,要一直去想。很多时候是问题本身没有弄明白,需要先把问题弄明白,所以要学习。一个问题,它肯定不是孤立的东西,附近有很多知识,把它周边的知识都要学明白,理解了这个问题你才能解决它。很多问题都是当你把它理解清楚了,就快做出来了。”记者好奇地问孙斌勇,解决那么多艰深的数学难题是否有痛苦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道,想数学问题没什么痛苦的,即使那个问题做不出来,理解它的过程中还是会得到很多新的知识。

学习是无效劳动

不要平行地做很多重复劳动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数学基础理论研究水平还存在差距。对于数学人才的培养,孙斌勇认为,“如果目标就是培养数学家,还是要早点起步,因为现在要学的东西很多,基础比较庞大,早点学比较好,而且要学得系统。像中小学里面做很多题都是平行的,那些题目做一个,再做一个类似的,都差不多,这样的学习是无效劳动,不要平行地做很多重复劳动。一个理论要系统深入地学下去,深度更重要,一直坚持下去就可以了。”

▲温馨小家庭

如果看一份数学考卷,孙斌勇的要求会不太一样。有些人觉得把试卷答满就好,即使每个题都做的有点错有点对也没关系。孙斌勇觉得,哪怕只做对一道题,其他都是空白也是好的,他更欣赏要做就全部做对的这种学习方式,他认为数学思维应该是这样的,不要学得稀里糊涂的,会的就要完全搞清楚。

关于做数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特质,孙斌勇的看法是,“数学天赋需要一些,但其实聪明的人并不少,是有耐心的人比较少,做事情浮躁的比较多。我觉得学习,特别是学数学,主要还是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一直踏实地做下去,一个事情做十年总比人家做几天的厉害。”

孙斌勇觉得,学习好坏最重要的还是态度问题,一种踏实的态度。有些人虽然学历很高,但一开始逻辑就不太明白,便稀里糊涂地读了很多书下去。“因为着急,一个问题还没搞清楚,又想学更多的东西,那就一直弄不明白。如果不着急,不要求学得多,就学那么一点点总是能弄清楚。要有不急不躁的态度,非得把问题弄得很清楚才可以踏实往下走。”

谈到如何看待奥数竞赛,孙斌勇的观点是,“有一部分感兴趣的人去参与一下可以,不必要谁都去干这个事情,我更赞成系统地学一个学问,一直深入学下去,那肯定比参加奥数不停地做竞赛题练习要好,做一千道奥数题,跟系统深入学一个理论是没法比的。” 他继续解释道,对于有些本来就在认真学习数学的同学,顺便参加一下奥赛,水到渠成拿金牌,那挺好的。如果把拿金牌作为最大目标,花很大精力在那是不值得的。如果花费很多时间又没拿到金牌,就更加不值。

相对于自己小时候可以自由生长的状态,孙斌勇觉得,“现在学生最糟糕的是,大家都在学同一样本领,而且很多人学习的所谓本领就是为了对付高考卷子,太单一了。”他认为,“中国那么多人,应该有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要有个性比较好。”

孙斌勇说自己就是一个选择了做数学研究的普通人,也会炒炒股,看看电视剧、网络小说;他喜欢慢节奏,生活中享受逗女儿玩,带她去爬山,也会教她数学。他跟母亲很聊得来,虽然母亲更愿意待在老家,不能陪在身边,但他会常回家看看,跟母亲一起叙家常。

正像中科院数学院的工作人员所说的那样,数学家们都很单纯,一旦跟他们接触,会发现他们是非常可爱的人。

[我要纠错]
文:宋聪乔&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2019 院士 增选 名单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42岁!2019最年轻院士:学数学,我不赞成刷题,也不赞成做太难的题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