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市中考试卷评析——数学、英语、思品、历史

:2018年06月17日 南京教育发布
分享到:

此时,南京市今年的初三考生已经结束了中考,今天他们参加了数学、英语、思品、历史等四门学科的考试。今年的试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听听几位老师的解读吧。

此时,南京市今年的初三考生已经结束了中考,今天他们参加了数学、英语、思品、历史等四门学科的考试。今年的试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听听几位老师的解读吧。 

数  学

能力立意

凸显核心素养的考查

张爱平(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

2018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延续历年风格,信度、效度、梯度合理,考查知识覆盖面广,呈现方式鲜活灵动,富有新意,彰显能力立意的特色,较好的关注了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突出能力立意 考查方式新颖

全卷试题突出能力立意,从“知识技能、概念理解、运用规则、解决问题”四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力进行考查。设计上大多“宽进严出”、解法多样,不同解法繁简不同,体现了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如第4题以排球比赛场上换人为背景,考查数据分析观念。学生对平均数、方差的理解程度不同,采用的解法也会不同,既可以通过计算作出解答,更可以“直观”感受数据特征作出判断。如第18题,以数轴为载体,考查不等式,第(2)问既可以通过取值的方法“猜”出答案,也可以根据字母的取值范围作答,甚至还可以由数想形进行判断,三种思考方式代表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

联系现实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

试题引导学生关注问题解决的价值意义,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如第8题以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实际生活中的大数,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弘扬主旋律。第19、21题的背景及数据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数据本身内涵丰富,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21题开放性的方案设计,考查学生选择合适的样本平均数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第23题是限制工具的测量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5题基于对行程问题中速度、路程与时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分别建构速度与时间、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对应”,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讲同一个“故事”,考查学生对函数本质的理解水平。 

重视核心素养 渗透思想方法

试题注重运算能力的考查。既有对基本运算能力的考查,如第1、2、10、17题等;也有对估算能力的考查,如第3题;还考查了学生根据式子的结构特征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进行运算的能力,如第24题。试卷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第26题从正方形开始,构图自然、妥帖,又为学生所熟悉,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刻画,考查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识别和逻辑推理能力。第27题以三角形内切圆为载体,对学生几何推理和代数推理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试卷对初中阶段几种主要思想方法的考查比较全面。第13、18、24题以数形结合立意,第19、23、25题主要考查对方程和函数模型的理解与应用水平。第15、24题注重转化思想的考查。

注重问题解决 关注解题反思

试题注重对问题解决的考查。如第27题,以小颖对一道题目的解答开始,对于学生解题后的反思进行了范式引领,给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三个方向:“问题一般化”“倒过来思考”“条件变式”,考法新颖,贴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利于激发兴趣,让学习过程充满探究与思考,不啻于给学生奉献了一节韵味悠长的数学探究课。

注重基础 稳中求新 新而不难

叶旭山(江苏省特级教师、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

南京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依据考试说明要求,基于教材,贴近教学,考查内容覆盖初中阶段“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内容领域的大部分知识点。试题考查注重基础、稳中求新、新而不难。

全面考查基础

与往年一样,今年数学试卷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试卷中基础题占的比重较大,约为总量的70%。如,第1-3小题,第7-14小题,第17小题等,对算术平方根、幂的运算、科学记数法、分式的运算等基本知识点的考查,考法直接,容易得分。很多试题着力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内部结构特征,一旦找到切入点,大多数时候都能做到“不算而得”,看看就知道答案。试题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条件下,努力追求设问角度的创新,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的本质。如,第18小题,以数轴为载体考查不等式,具有一定的新意,在“形”与“数”之间不断转换,充分体现了“形”与“数”的有机融合、和谐统一。题目难度不大,但考法让大家眼前一亮。

源于真实生活

试卷中所有实际问题的背景材料都源于现实生活情境。第8小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话题,弘扬时代主旋律。第4、19、21、23、25小题,分别以排球比赛场上换人、超市大米打折销售、统计分析理发店一周的营业额、用标杆测量物体的高度、行程问题等为背景,考查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的能力。材料鲜活,背景为学生所熟悉,便于理解,容易上手。

注重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特定的数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数学探究和发现活动的过程。如,第27小题,以“这仅仅是巧合吗”开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可以一般化吗”“倒过来思考呢”“改变一下条件”顺次连接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公平合理地考查学生的即时学习能力,利于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解题,还要学会解题后的反思,形成丰富的解题经验,脱离“题海”。第4小题,学生凭借数学直觉,很容易感受到平均数和方差的变化,从而作出判断,并不需要动手进行繁琐的运算。第6小题,取材于教材,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考查学生对截面的形状的判断,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英  语

立足语言基础

凸显学科素养

黄侃(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第一中学)

南京市2018年中考英语试卷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通过真实的交际情境的创设,融合考查了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立足基础,凸显素养。试题的主要特点如下:

依据标准关注基础

全卷注重对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的要求。整卷词汇、语法、话题等语言基础知识的考点覆盖面广,重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在填空题中要求考生写出的单词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常用词。全卷还特别重视对考生语言基本技能的考查,在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的题型中都很好地渗透了语言基本技能的考查。

情境真实考查交际

全卷重视语言情境的创设,关注在真实情境中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如试卷单项填空题考查了介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以及交际用语等,每一道题目的题干都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考生需要对所提供的情境充分理解后才能作答。书面表达则设计了和考生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写作任务情境,符合考生的年龄特征,每个考生都有内容可写。这样的情境设计充分体现了语言交际性的特征。且贴近考生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的设计,能激活考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助于考生在真实的心理状态下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话题多元凸显文化

整份试卷所涉及的话题多元,基本涵盖了学生应知应会的所有话题,如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艺术、学校生活、社会行为、个人情况、语言学习策略等。特别是阅读理解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京剧和西方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介绍,书面表达中考生对自己校园文化活动建议的表达,让考生在完成测试任务的同时体验不同的文化,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和自己的校园文化。

文本多样聚焦生活

试卷阅读文本的选材多样,涉及不同话题背景,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全卷语言地道,主题积极向上。有讲述校园生活的语篇、有关于动物园参观的非延续性文本、与写作相关的策略指导、国粹京剧的介绍以及西方故事。多样的文本,聚焦考生的生活,使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能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

策略渗透培养能力

试卷在让考生体验学习过程和提升学习能力方面也有所体现。如单项填空中有关句子种类、主从复合句相关的试题,有利于考生理解句法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阅读理解中有关写作步骤的文本,引导考生学会运用写作技巧。这些有利于考生掌握后续语言学习中可以使用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注生活强调运用

试卷内容从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到书面表达各部分都紧跟时代,贴近生活。试题内容涉及到了南京本地热点话题,如走进百姓生活的“阅读亭”、云锦博物馆、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南京体院的石宇奇等。贴近考生实际生活的话题不仅使试卷体现了南京的地方特色,也使考生在答题时有一定的亲切感,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

老师和考生们都反映今年的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整体上难易适中,易于上手,是一份很好的中考试卷。

彰显学科特点

渗透文化元素

马辉(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今年的中考英语试卷在着重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凸显多元文化元素特征,让考生在做题中享受了一次文化盛宴。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全卷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单项填空题中涉及两千多年前墨子最早发明了风筝;单词填空题中有传统佳节——端午节;尤其阅读理解题C篇,既综合考查了考生多项阅读技能,又向考生传递了国际对我国国粹京剧艺术的认识和欣赏。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仅有助于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还有助于坚定考生的文化自信,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拓展国际视野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全卷包含多种体裁、多种话题的语篇。阅读D篇的英语小故事用地道生动的语言帮助考生了解故事中的异域文化背景,在引发考生的英语思维活动的同时,考查考生的阅读技能。阅读填空A篇则介绍了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的趣事,以此着重考查考生对于文本结构的理解、转述重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提炼文章提纲等能力。在帮助考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提升语用能力

在校学习是考生英语学习的主要渠道,也是考生交流、体验、展示语言学习的平台。全卷给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自己语言的机会。例如书面表达部分要求考生为学校文化周主题内容和活动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考生从自己的日常校园生活经历中提炼出适合的文化周主题内容,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个性化文化周活动方案。试题任务指向清晰,内容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今年的英语试卷凸显了英语学科的特点,在测试同时能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汲取文化精华,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试卷的难度与去年基本相当,学生们都说今年的英语试卷整体不难,而且读起来很有趣。

思想品德

植根课堂教学

凸显人文关怀

王健(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政治学科教研员)

2018年南京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卷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以及2018年南京市《中考说明》的要求,立足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与学生实际,聚焦核心素养,紧扣时代热点,在保持题型、题量、难度总体稳定的情况下有所创新。试题的具体特点如下:

尊重认知规律 提升人文素养

整卷依据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指标来设计试题,注重课程核心知识对学生生活的指导作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摒弃知识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在问题设置上有思维梯度,试题基于学生已有水平,突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查,有利于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展示自己的学业水平。试题图文并茂,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体现对青少年成长历程的关怀,直面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从学生生活视野范围内选取素材,通过再现真实生活,满足学生精神成长需求,助力学生在对生活的反思中不断成长。

例如,选择题中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因为出黑板报而抄作业的错误行为、课后打篮球不小心撞伤同学、网络直播、网购买到盗版、外卖包装的处理等事例,都在日常生活中有原型,是学生熟悉或者是经历过的事情。非选择题中第16题考查仿照材料一的措施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设问指向清晰,简洁易懂,减轻考生的审题负担。第17题第二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育人和育才之间的关系,学生只需运用材料分析说明即可,不需要运用所学知识,避免同一能力的重复考查,减少了学生的书写量。

挖掘教育价值 切合教学实际

试卷全面考查学科知识,重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的考查,做到了科学兼顾初一、初二、初三的教学内容。非选择题答案的设置尊重课本,回归教材,不提倡学生简单地罗列课本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情境,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这样的考查形式力求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例如,选择题第5题将人格尊严权、智力成果权、生命健康权等知识融入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进行辨别。选择题第6题利用图示的方法考查了“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等几组类似概念之间的关系。选择题第8题考查学生运用思想品德课上掌握到的重要学习方法,分析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本质回归。

立足学科特点 彰显课程魅力

试题注重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选取充满正能量的素材,激发学生道德成长的愿望,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引领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突出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

例如,主观题第17题,选取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例做素材,立意积极深刻,凸显主流价值,第一问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生在材料中挖掘并学习榜样身上具有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坚强意志、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等优秀品质。第二问让学生通过对习总书记的讲话和邓稼先事迹的分析,理解育人与育才的关系,促进学生对做“德才兼备的人”的认同和内化。

聚焦核心素养

凸显价值引领

朱妮(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

2018年南京市思想品德中考试卷立足核心素养,贴近学生实际,紧跟时代热点,注重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结合,具有价值引领的意义。试题呈现出以下几个具体特点:

立足道德与法治 整合学习内容

试卷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这几个领域知识考查分布合理,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卷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

如选择题第4题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第5题人格尊严权,第12题网购问题,第13题外卖包装问题等,既考查学生的道德认知,又考查学生对法治素养。非选择题第16题老旧小区增设电梯问题和校外培训机构火爆的社会现象,以及第17题邓稼先的事迹,涉及知识点的综合性强,跨度大,要求学生整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围绕事实与证据 关注学科能力

试卷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还原学生真实的生活,直面学生成长的困惑,澄清学生认识的误区,将课程价值转变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努力使知识学习服务于学生成长,解决学生真问题,指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如选择题第4题校园欺凌现象,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第9题和第10题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正确认识自尊、知耻和宽容等。选择题素材中网络直播、网购、外卖包装等都是近年来社会生活中初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新事物,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科知识和能力进行分析。

本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的思维品质。例如第10题考查对宽容的认识,第8题考查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考查方式引导学生不能片面地、孤立地、碎片化地理解所学知识。第16题要求学生仿照样例的方法去解决另一个新问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提取、分析、理解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能力等。这样的考查有助于引导课堂教学由知识传授向学科素养转化,实现课程的价值追求。

引领实践与行为 提升核心素养

试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试卷在选材上多侧面地传递时代气息,宪法修正案、南海大阅兵、精准扶贫、主要矛盾变化等彰显国家意志、体现家国情怀的时事,引领学生关注时代发展。第14题中关于改革开放作用的论断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国家制度的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第16题中,通过对两个身边的事例的分析和理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主要矛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素养。校园欺凌、网购、安装电梯、校外培训机构等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道德感知,进而促发道德情感的生成并最终走向道德实践。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可以鼓励学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

历  史

立足学情

体现课程育人价值

郭蜀宁(南京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南京三中文昌初中)

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基于课程标准,依据中考指导书,结合本届初三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内容正确、准确、科学,设问简洁完整、指向明确、梯度清晰,贴近考生思维水平,利于引导初中历史学科发挥自身的教学特色和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贴近学情实际 突出基础性

充分考虑2018届学情、教情实际,本着平稳为主、稳中渐进的思路,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充分体现了学业水平测试性质。

形式结构,保持稳定。延续2017年整卷风格,各项指标均保持稳定。难度系数约为0.8,难度结构、考查能级结构均为7:2:1,简单题入手容易,较难题铺垫、引领到位,没有偏题、怪题,不为难学生。

立足主干,覆盖面广。立足历史常识,体现历史时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覆盖了本届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的37个单元,均为学生应知应会的主干知识;考点布局合理,七、八、九年级分值分别为15分、20分、25分,政治、经济与生活、文化史分值分别为26分、22分、12分。

紧扣考纲,尊重学情。大多数试题答案均源于本届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情境创设与呈现方式选择,充分考虑了学生认知现状与发展需要。多数选择题,或标明明确的时间、空间,或提供明确直接的提示,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注解,或尽量降低非选项的干扰性。非选择题则通过贴近学情的材料搭桥、由浅入深的设问层层铺垫,引领学生在适度的新情境中,回顾已学、运用已会,或识别、判断,或联系、区分,或归纳、分析,进而走向必要的创新生成。

关注育人功能 体现导向性

紧紧围绕初中历史课程的特性与功能、目标与要求,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关注初中历史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势,兼顾选拔性,适度发挥考查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适度创设新情境,关注课程目标的达成与学科素养的养成。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支撑,选取朴实的情境素材,通过多样、新颖的角度设问,创设相近的新情境,如:第1、3、4、5、6、7、8、12、15、17、18、20、21、23、25、26、27、28题。在适度的新情境中,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与方法,识别历史常识,识别和运用历史图表,初步解决历史问题等能力,简单中透着历史味道。同时,适度考查学生必备的历史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学科素养。

适度构建新联系,关注课程特性的体现与育人功能的达成。通过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或以点连线,或以线串点,在适度的新联系中,考查了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如第1、2、3、4、5、26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国情,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第6、7、9、11、12、13、27题,帮助学生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第14、15、16、17、18、19、25、28题,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学习和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以生为本 稳中渐进

孙文芹(南京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历史教研员) 

今年中考历史试卷,基于国家课程标准,依据2018年中考指导书,结合本届初三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没有偏题、怪题,没有超纲现象。

以生为本 突出基础性 体现人文价值

试题内容的选取与呈现方式的选择等,均充分考虑了南京市2018届学情与教情实际,突出基础性,关注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立足学测,体现基础性。覆盖本届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的37个单元,均为学生应知应会的主干知识;大到整卷试题编排顺序,小到选择题选项设置,均尊重历史的时序性和逻辑性;聚焦主线,立足教材,考查初中毕业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基本学习方法的习得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状况,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兼顾选拔,体现人文性。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支撑,选取朴实的情境素材,创设适度的新情境,利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识别历史常识,识别和运用历史图表,初步解决历史问题等能力;同时,适度考查学生必备的历史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学科素养,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稳中渐进 体现延续性 发挥引领功能

平稳为主、稳中渐进,彰显了初中历史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势,发挥了考查对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以稳为主,体现延续性。题型与题量,情境创设与表述方式,阅读量与书写量,难度结构与布局,模块结构与比例等,均延续2017年的风格。试题内容正确、准确、科学,立足主干,体现高覆盖率;语言简洁完整,设问指向明确,层次分明;图表、文献资料持之有据,真实可信,切合实际;答案表述规范,准确,明了。

稳中渐进,体现导向性。遵循历史教育规律,通过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以点见线,以小见大,考查了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达成;通过贴近学情的图文材料搭桥和由浅入深的设问层层铺垫,利于引领学生在适度的新情境中,回顾已学、运用已会,或识别、判断,或联系、区分,或归纳、分析,进而走向适度的创新生成。

[我要纠错]
文:王振袢&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此时 南京市 年的 初三 考生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2018年南京市中考试卷评析——数学、英语、思品、历史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