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关工委发挥退休教职工优势,推动“银发力量”融入学校发展,形成老有所为局面,建强“五老”队伍,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创新“一院一品”建设。学校开发“关工委在线”小程序,数字赋能,影响力提升。
近年来,常州大学关工委充分发挥退休教职工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银发力量”融入学校事业发展,形成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献的良好局面,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整合资源,建强“五老”工作队伍。学校关工委注重“五老”资源的优化与拓展,不断完善纳新机制。通过荣休纳新、备选预入、“三力吸引”等方式,实现退休教职工与关工委工作的无缝对接。同时,推行“双聘书”制度,广泛吸纳校外老专家、老教授、知名校友等加入“讲师团”,进一步丰富了关工委的智力资源。
创新驱动,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学校持续推进“一院一品”建设。音乐学院“行走的美育”、环境学院“五色工程”、安全学院“卓安讲堂”等14个学院品牌各具特色,成效显著。学校打造“老少携手、劳动最美”“环境安全进社区”“科技助农”“非遗传承”“银龄读书会”“家风讲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增强专业认同。举办“常大名师访谈录”口述校史活动,增强了校园文化浸润力。
数字赋能,提升工作覆盖面与影响力。学校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关工委在线”小程序,设置“云课堂”“微心愿”等功能,促进老教师与学生“云端”互动。老教授牵头设立“微课题”调研项目,精准对接学生思想、学业与生活需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