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推进产教融合,共建共享课程资源;打造特色应用教材;建设智慧教学平台;加强科研转化,支持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淮阴工学院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推动教学资源建设、开放与共享,着力打造优质课程资源和高水平特色教材,推进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为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坚持融合集成、共建共享,强化融转结合、科教融汇,将产出的科技成果融入教学。校企共同研制产教融合型课程,共同开发课程模块、完善教学内容,共建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省级产教融合型课程等课程资源,实现校内外共建共享。
聚焦产业行业发展,打造特色应用教材。坚持瞄准前沿、服务需求、协同共建、打造特色,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参与编写适应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校本特色教材。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到地方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熟悉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引导教材开发团队及时将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将技术应用案例写入教材,实现教材内容与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同步。
打造智慧教学平台,支撑数智教学转型。主动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积极推进智慧化教学平台建设,建成普通型智慧教室、研讨型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全面改造实验教学环境,提升现有实验室的智能化水平,为教师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打造“金课”提供资源和条件,服务学生个性化、开放式、泛在化学习需要。
加强项目成果转化,提升科研育人能力。构建“产业需求—项目转化—教学应用”教学资源转化体系,着力推动产业发展新技术、新成果优势资源向优质教学资源转化。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建设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共建彰显产教融合特色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的协同育人作用,建立科研平台向本科教学开放机制,将产学研合作项目的优质科技成果融入教学,形成“钢铁企业配电系统电能质量优化虚拟仿真实验”等典型课堂教学案例,开发“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产教融合型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猜您喜欢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