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自考报名-南京网络教育-教育培训--江苏教育黄页
  • 小宋通信商铺江苏移动手机套餐优惠多多
  •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PHP教程 自考 注册会计师 会计证 统统免费下

罗振宇跨年演讲:教育这个词的范畴在今天已经变了

:2020年01月01日 南京择校
分享到:

2019年12月31日20:30,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座无虚席,历时四个小时的演讲,罗胖对过去一整年做了什么样的回顾?对未来这一年做出什么样的展望?

2019年12月31日20:30,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座无虚席,历时四个小时的演讲,罗胖对过去一整年做了什么样的回顾?对未来这一年做出什么样的展望?

文章节选自:全文视觉笔记 创作者:Rikki

序、开篇

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你的心目中有没有一个特定的人,在这一年、在某一刻,曾经点亮了你?

我有。此刻,我想向你致敬,贝聿铭先生。

2019年5月16日,贝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102岁。

他是一个在世上留下了很多座纪念碑的人。但是,你如果去读他的传记,会发现,几乎他的每一个建筑作品,在当时都面临责难和挑剔,都是历经千难万险才来到世间的。

曾经有人问他:“你怎么看待外界对你的挑剔?”

贝聿铭对此的回答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

你,我,每个人都会有过这样的“贝聿铭时刻”。不论你做过什么、在做什么,你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挑战。怎么办呢?贝先生的这句话是我听过的最好答案。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

今天晚上,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过去的一年,我们都经历了一些事情,遇到了一些挑战,想来梳理梳理。对新的一年,你我都有一些自己的计划,想来验证验证。而我能做的就是穷尽我能找到的聪明人,汇集他们的想法,为你关心的问题,提供参考答案。

今年,我拜托了几位学者,从年初就出发,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深入地研究,你们会关心的那些重要问题——

经济学家何帆会回答,我们的经济基本盘是什么?

投资人黄海会回答,我们的消费市场有什么新机会?

金融学家香帅会回答,我们要挣钱,钱从哪里来?

教育专家沈祖芸会回答,我们每个家庭最焦虑的教育问题,在发生什么变化?

科技产业专家王煜全会回答,中国的科技创新被美国卡住脖子了吗?

国际政治学家施展会回答,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的地位会被替代吗?

接下来,这场跨年演讲,会用一晚上的时间,来看看这些老师带回来的答案。

刚才说的是你的问题,我们一会儿再来回答。先说一个我的问题:搞清楚跨年演讲是为谁服务的。

去年,我们讲了一个词,叫“做事的人”。一年间,我遇到好多人,都说对这个词特别有认同感。但这个词还是面目很模糊,今年我打算给它画一个像。

先说两件事吧。说完这画像就拼出来了。

第一件事,是关于图书馆的。

2019年,我听到一个数,说有一家地级市的图书馆,才100多名工作人员,一年办了5000场活动。这个数给我惊到了。什么概念?你算下来,平均一天可是13场还多。

这家图书馆就是浙江嘉兴图书馆。

图书馆,这个东西好像已经很多年不在我们视野里了。在我们心目中,它应该是一个冷清的地方。嘉兴图书馆为什么这么热闹?5000场活动都干了啥?

我们自己可以先在脑子里想想,比如针对老年人,你要是办活动,你能想到的题目是啥?琴棋书画?养生保健?你看,想象力差了点吧。因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老年人是退出了社会参与的一群人,找个乐子,打发时间,安度晚年就行了。

但是,嘉兴图书馆可不是想,他们是真干。一干就知道,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很少有老年人会报名参加一个带“老年”字样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恰恰需要的是社会参与啊。

所以,他们为老年人开发的讲座活动是:怎么用智能手机?学会了智能手机,就可以查公交线路了,可以淘宝购物了,甚至可以自己上淘宝卖货了。

最受欢迎的讲座,你可能想不到,是怎么做电子相册。拍照片,选照片,配音乐,上字幕,发到微信群里,做完特别有成就感。这是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一项创造性活动。

你看,就是这样通过在真实世界的摸索,嘉兴图书馆一年办出了5000场活动。

什么叫“做事的人”?他们不是在解决一个个想象中的问题,他们是在回应一个个真实世界的挑战。

我认同这件事,但是到底怎么做呢?我怎么回应真实世界的挑战呢?

这个人大家都认识,国民励志大IP——曾国藩。

今年,我偶然翻到他讲的一个故事。

农村里,有个人出门,看到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俩人顶上了,谁也不让谁,谁也过不去。为什么不让呢?因为俩人都挑着很沉的担子,路太窄了,谁要让,谁就得从田埂上下去,站到水田里,沾一脚泥。

你作为一个旁观者,想上去劝,咋劝呢?

你说,这位年纪大,你下去,让他先过。他会说,凭啥。

你说,这位身上的担子重,你下去,让他先过。他还会说,凭啥。

你看,这不就顶死了吗?

那曾国藩的故事里,这个旁观者是怎么做的呢?

他走上前去说,来来来,我下到田里,你把担子交给我,我替你挑会儿,你这一侧身,不就过去了吗?

你看,只要你的身份稍稍转换一点,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置身其中的人,把自己放进去,是不是一个看似无解的事,就有了答案?

曾国藩管这种方法叫:躬身入局。

什么叫“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刚才讲了两个故事,其实都在分辨,做事的人和其他人的区别。做什么样的事?回应真实挑战的事。当什么样的人?躬身入局的人。

但是,用“做事的人”来形容你们,还是觉得有点不到位。我得找到一个新词。

有一天我的同事,得到大学的教研长蔡钰给我讲了一部老电影《风声》里的一句台词:“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

她记了这句话十年,只因为其中那个词:“我辈”。她说:我辈这两个字里,写着对世界的主场感和建设性。无论哪个时代,我辈都是最令人神往的那群人。

“我辈”也就是个代词,本来没啥意义,但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两个字里面有一种骄傲的认同感。

这个词的认同感是能够穿越时间的。就像我追问嘉兴图书馆的时候,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会干得这么好?他们的答案居然是:我们可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现代图书馆,1904年就成立了。

你看,这就是我辈应该有的回答。往时光纵深里一看,好像是历代先贤,把什么东西交到了我们这辈人手上。

我辈也能跨越空间。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什么地方都有,什么领域都有。就像我刚才讲到的那些人,你可能这一辈子也不会认识他们。但是,听到他们做的事情,我相信在场的、在网络和电视机前的、在这个跨年夜不看歌舞节目,而一起思考碰撞的人,你们都会会心一笑:此乃我辈中人。

你不要以为这是我的发明,我辈这种人,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从我们这个民族精神发源的地方,我辈这种人就有了。

西方经常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但是,中国人没有信仰么?今年我看到一段话,如果你把中国那些最著名的神话,真的排出来,你会发现这样一组故事: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你发现什么共同点么?中国人从来不臣服于压倒性的力量,而是在面对一个不可能战胜的对手的时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好,回到现在,2019年,回到年末的最后几个小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你说我辈怎么办?

你看看,我们中国人就这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跨年演讲为谁服务?就是为你们这样的人服务的。

法国作家加缪曾经说过: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请走在我的身边,谢谢你,各位时间的朋友。

教育在发生什么变化?

接下来,我为你带来今天的第四份报告——《全球教育报告》,它来自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

摸着良心说,提起“教育”两个字,我觉得这个话题已经成为了全民焦点。

新榜的徐达内,给我看了一个数据:

2019年1月1日到12月30日,在微信公众号中,标题同时具有“教育”和“焦虑”两个关键词的文章,达3470篇,阅读量超过10万,平均每天10篇以上;
“家长”、“父母”和“焦虑”连在一起的10万+文章,达6751篇,平均每天18篇。

可见,这代父母确实很焦虑。那么,这个焦虑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几十年前的人们并不会这样啊。有很多种解释:

有人说,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名校的毕业证,社会的好多门你都敲不开;有人说,是因为经济发展了、教育工具多了,军备竞赛当然就升级了;也有人说,人工智能要替代人类,把这一代家长吓着了。

但是,我听到的最开脑洞的一个解释是:因为当年那些高考的受益者——被高考、大学教育改变命运的一代人——也开始养育孩子了,冲进了教育市场。

这群人最相信“教育改变命运”这条道理,因此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了这条赛道,让下一代重复这个过程。

这就像玩游戏,突然有一批付费玩家集体上线,竞争怎么可能不激烈。

我还不能劝父母们别焦虑,哈佛前校长德里克·博克说过:假如你觉得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对教育的焦虑是解决不了的,但是它会变换成别的样式。

坦率地说,人为了自己的成长而感到焦虑,可能永远没有解药。人类文明本来也依托于此。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焦虑会变换成别的样子。

沈祖芸老师的这份报告,价值就在于此。她在过去的一年内访谈了100多位教育工作者,考察了全球25所中小学校、12所世界名校,她发现,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焦虑一个问题:工业时代形成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需求。

这份报告里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即使你不是搞教育行业或者没有孩子,也值得你细品:“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

好每一个用户,发现延伸需求,更新优化业务等等,进行再创造。你想一想,今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哪一件事,不是一个综合挑战?

别说做一个新产品、组织一场大活动,就连为你的孩子找个好幼儿园,给家里的房子装修,对你来说,哪个不是挑战?哪个挑战跟以往是相同的?哪个挑战是只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能应对的?

你要问我在大学里学啥专业能干这个工作?我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大学里肯定不可能这么教,因为变化太快了。

为了应对这个变化,有一些学校已经在往前探索了。

沈祖芸老师在过去一年,走访了很多学校,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探索正在发生。你会发现,很多学校已经从题目入手,来重新组织课程体系。比如这道小学里的考试题:

如果你想增加一个节日,增加哪个节日,理由是什么?如果你想减少一个节日,减少哪个节日,理由是什么?

你看,这都不是考你任何领域的知识,这是给你一个真实世界的挑战,看你如何应对它。

还有一道中学语文题:给任意一个《史记》里的人物写一份求职简历。
你看,这还是一个真实世界的挑战,它牵扯的知识有哪些呢?
比如,要想给刘邦写简历,首先,你得对刘邦的生平背景足够了解,有哪些工作经历,擅长做什么,有哪些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脉资源。
其次,你得了解他应聘的那份工作吧。比如说你要让刘邦应聘一个销售总监,你得知道这个工作需要什么能力吧。
更重要的是,你还得有本事穿越到刘邦的内心,站在他的立场上,帮他通过这份求职表,完成一次自我推销。

你看,这就叫世界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

你发现没有,当你还以为学校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始了自我进化。从教学阶段开始,让课程对接真实世界的挑战。

教育这个词的范畴在今天已经变了。因为教育本来的意思,就不是教材、不是课堂,而是人点亮人。

这件事在教育界,其实已经是一个共识了。中学是这样,大学也是这样。课程的本质就是激发禀赋,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点亮人。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教育,那么教育就是一个无所不在的东西。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

[我要纠错]
文:王振袢&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2019年 12月 31日 时间的朋友 跨年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罗振宇跨年演讲:教育这个词的范畴在今天已经变了

Copyright©2013-2024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