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其他省份>正文

    学生遍布全球,北语闻亭:择一业终一生,做国际中文教育躬耕者

    :2025年09月09日
    新京报

    为了让学生们对中文学习更有信心,闻亭特意给学生们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好好学习”,下联“天天向上”,横批“汉语不难”。

    在北京语言大学的主教学楼里,一群肤色各异的国际友人坐在一间间教室里,专注地跟着老师朗读生词,略带不同口音的普通话在教室里响起,碰撞出国际文化交流的奇妙旋律。

    这样的场景在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学院教授闻亭的眼中,再平常不过。从2007年站在北京语言大学的讲台上起,将近20年的时间里,她一直在做一件事:教更多的国际友人学会中文,让他们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第一次上完综合课走出教一楼大门的时候,我的眼眶都湿润了。”回想起多年前的场景,闻亭的声音里依然透着激动与兴奋。闻亭偶尔也会害怕自己有教学倦怠、害怕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但她始终相信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不会改变,老师始终要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miaochx2025991930592686549.jpg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学院教授闻亭。受访者供图

    埋下一封信,推开一扇对外汉语的大门

    1998年,紧张的高考刚刚结束,一个小女孩惴惴不安地拿着一把改锥、一支笔和一张纸来到了北京语言大学,在这张纸上,她写了一段话,“神啊,请让我来到这片土地吧。”然后挖了个洞把信埋了进去。两个月后,小女孩如愿来到了北语就读,才知道当时挖洞的地方叫来园。这个女孩就是闻亭。

    回想起与北语的这段特别的缘分,闻亭笑了。她是在高考咨询会上“种草”的北语的对外汉语专业(注:现已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这里面不仅有中文,还有英文,还涉及跨文化交际,爸爸妈妈都觉得特别适合我。”虽然已经填报好了高考志愿,但依然担心孩子不适应对外汉语专业学习,闻亭的妈妈带她来家中世交,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知名学者崔永华老师的家中拜访,“我看到了崔老师有一面墙的书,都是跟对外汉语相关的,每一本书的名字都吸引着我。”

    “当时就确定我要学对外汉语。”彼时的她不会想到,几个月后,自己就会坐在距离来园最近的教四楼里学习对外汉语,更不会想到在兜兜转转之后,自己又回到北语的校园里,开启一辈子的国际中文教育事业。

    “我们那会儿学习对外汉语的学生并不多,学校里也是外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食堂里都有外国学生在讨论。”闻亭说道,对外汉语是要教外国人学中文。教外国人学中文这件事并不简单,“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就说过‘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

    与此同时,在众多语言学大家的教导中,闻亭也渐渐明白对外汉语的重要意义与所面临的难题。“老师们最开始告诉我们的就是,对外汉语不好教。”闻亭至今还记得自己大一时,时任系主任崔希亮举的一个例子,“跳起来的‘跳’要怎么教给外国人,有的老师会说‘双脚离地’。崔老师就说‘你直接跳一下不就行了吗’”闻亭从老师的简单示例中领悟到,用教中文或者现代汉语词典的方法来教外国学生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用非常生动的方法。

    闻亭在北京语言大学度过了充实的四年本科生活,又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当时我们整个学院才7个本科生班,老师们天天围着我们转,有时候在路上遇到了,就一个小问题也能聊好长时间。”

    “备学生”“观表情”,把课上到学生心里

    硕士研究生阶段,闻亭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从公关咨询公司到政府机构外事办公室,再到知名电视台、出版社,在回到北语之前,闻亭尝试了不同领域。直到回到北语,回到这片自己曾学习了七年对外汉语的热土,回到对外汉语教育的大本营,闻亭才感觉心终于定了下来。

    从本科期间做教学实习,硕士期间带听力课,到真正站上讲台,成为独当一面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师,闻亭始终记得老师们教给自己的教学秘籍。

    miaochx202599193102686550.jpg

    北语教授闻亭给外国留学生上中文课。受访者供图

    “备课是备什么?一个是要准备自己语言教学的内容,一个是要备学生,也就是了解学情,还有一个是要备老师,也就是要去看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哪些老师在带这个班。”闻亭回忆自己本科教学实习时,带教老师会专门请自己吃饭,并介绍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还会带着自己去见其他课型的老师,“当时我的年纪跟学生们差不多,要站在讲台上讲课我心里也十分忐忑,但是讲课的时候看到他们一直很热情地回应我抛出来的每一个问题,我真的很感动。”

    这份精心“备学生”以及学生对老师热情回应的经历,最终成了闻亭站上讲台的底气。“我刚带班的时候,常常是我们班第一个来的,然后等下一课老师来了我再走。”闻亭把这些时间变成了跟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一个机会,“刚开始他们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慢慢地大家熟悉起来了,同学们都很热情。我跟学生的关系都是靠聊出来的。”

    上课时,闻亭会注意每个学生的表情,“80%的时间都在关注学生的脸,因为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表情来调整自己的课。”有一次,闻亭发现正上着课,一个女生偷偷抹眼泪。下课后,闻亭买来了十几瓶女生喜欢的饮料,“我就想送她一个礼物,想着这样她心情就好了也就不哭了。没想到哭得更厉害了。”后来,闻亭才知道,原来是女生的妈妈因为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国外读书,想让她退学。闻亭主动跟女生说要跟她妈妈聊聊,“我俩语言也不通,就用翻译器一边翻译一边聊天,就跟线上家长会一样。”闻亭把女生在学校的情况一点一滴讲给对方听,逐渐打消了这位母亲的疑虑,“当时她才本科一年级,她妈妈就说孩子跟着你我放心,以后读硕士读博士都跟着你。”

    在闻亭看来,关注学生一举一动的背后,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学生也会感受到这些关爱并转化为对中文学习的动力,“比如,有的学生会说‘今天谁谁谁吃饭的时候在预习生词’‘老师你的白头发又多了几根’。大家相处得特别融洽,每天都温暖着彼此。”

    “你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为什么要学习中文、需要学习什么内容,你的课才能上到学生的心里去。”闻亭对此深信不疑。在北语2020年11月启动实施的“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工程”中,闻亭以课程建设组组长的身份将自己“备学生”的心得也呈现在国际中文智慧教学系统中,“利用智慧教育辅助教师,达到精准的有温度的教学。”

    闻亭举例,常规课堂中,仅能从最终的分数来衡量一个人学习中文的成绩,但是在国际中文智慧教学系统中,学生学习的完整过程都得以保留,让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也更全面。

    miaochx202599193112686551.jpg

    闻亭和外国留学生们交流。受访者供图

    引入采访教学,让留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了解中国

    对于中国人而言再熟悉不过的方块字和平平仄仄的发音,要让外国学生也学会,并不简单。

    “我最开始一直教零起点班级,学生来自十几个国家,都觉得难。有一个酋长的女儿天天跟我说汉语很难,就这个‘很’字,她半三声还读不对。”为了让学生们对中文学习更有信心,闻亭特意给学生们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好好学习”,下联“天天向上”,横批“汉语不难”。这副对联不仅降低了学生们的焦虑、营造了班里的文化氛围,更有助于学生练习汉语的四声。

    每每有学生再说汉语很难,闻亭就会带着大家读一遍这副对联。那些难学的汉语知识就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渐渐进入了学生们的大脑。“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生的动机和态度是很重要的。不管教什么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喜欢学,即使觉得难学,也愿意学。”

    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带入课堂,是闻亭教学中的一大特色。闻亭是从硕士研究生开始就主修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最根本的一个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一种语言。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很难完全让他在潜意识里学会一种语言,我们是在目的语的环境中教语言,所以一定要创设能让学习者使用中文讲故事的情境,而且这个情境要离他的生活特别近才行。”

    从教之初,闻亭就会用照相机拍摄具体的情境,用照片中的情境让学生们学会中文的使用。生活中遇到的特殊情境,闻亭也会想方设法保留下来。“我们的课文里有一个词是‘针灸’,我就专门去校医院中医科要了几个针灸的针,带着针到课堂上给学生们看。”上个学期,闻亭腰受伤了,她的研究生陪她去扎针灸,她请研究生帮她全程录像,“那是我第一次扎针灸,我就跟学生说医生给我扎着你给我录着,以后再讲‘针灸’这段,我就用这个素材了。”闻亭笑着说,自己不能白被扎,“也得让学生们看看针灸过程是什么样的。”

    与此同时,闻亭那些贴近生活的工作、实习经历也为其汉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打开方式。

    “我之前在电视台还有出版社都做过采访,发现采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闻亭说道,很多零起点教学班的外国学生始终在教室和宿舍两点一线间打转,中文的根本目标是跨文化交际,不与中国人交流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闻亭开始引入采访教学,“我就做了一些采访地点的卡片,有校医院、食堂、图书馆等等,大家分组抽签,抽到哪儿就要去哪儿采访。”闻亭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这群外国学生真正融入北语的校园生活。

    等到小组作业汇报的时候,闻亭发现,这群学生潜力无限。“我都不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方法,居然去到了食堂后厨,还拍照录视频,甚至跟厨师合影。他们汇报的时候说食堂后厨很干净,食堂的饭又便宜又好,大家别在网上点外卖了。”在闻亭看来,学生们在采访中收获的成长不一定要在语言水平上有变化,融入中国的生活也是一种成长。再后来,采访的地点从校内变成了校外,有学生去动物园,有学生去感受北京的胡同文化,也有学生去超市,这群外国学生从来中国的客人慢慢变成了中国社会的一分子。

    “他们会跟我说中国大妈很热情,夸奖自己中文说得很棒。”闻亭说,“他们在采访中被夸奖了就很开心。学生们的变化特别大,从不敢说汉语、害怕校内采访,到勇敢去外面采访更多中国人,从觉得自己汉语水平特差到中国人夸奖自己汉语特好,学生们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在闻亭看来,这也是以留学生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最生动的体现。留学生们拍摄视频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连续两年获得北京赛区一、二、三等,国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miaochx202599193112686552.jpg

    闻亭和学生们在北京语言大学的地标性建筑“万国墙”前合影。受访者供图

    因为爱琢磨学生、爱琢磨教学情境,闻亭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收获了无数肯定。在2011年 “第七届北京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闻亭获得了“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佳演示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四项大奖,她同时也是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和北京市教育育人先锋。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她在海内外发表了论文20余篇,参与撰写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等7部专著,编写了《尔雅中文》等6部教材。2024年6月3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到北京语言大学调研时,还走进了闻亭的课堂听课。

    择一业,终一生。闻亭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上完中文课时的激动,也记得作为老师始终要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当一名教师,但我总是害怕不能呈现给学生最完美的课堂。”闻亭笑着说道,自己也在近二十年的教学中领悟到,没有课堂是完美的,“不用害怕,我也会告诉学生我的课不是完美的,老师也不是。”

    但她也有自己的“小骄傲”。在一次拿到师德标兵的奖项后,闻亭专门到清华大学闻一多先生的雕像前,跟这位曾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无数师生情谊佳话的太爷爷说,“你看,你是个好老师,我也是个好老师。”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北京 语言 学的 教学 楼里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