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文化产业园区绝不能只简单地做场地租赁,而是应该把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都覆盖到。
9月18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石榴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40余名师生。当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市委网信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5园区行活动正式开启。大学生们走进文化产业园区,在园区工作人员的介绍带领下,了解文化科技融合产业,领略“双创”魅力。
文化园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北京交通大学的师生走进中美Foundry Club众创空间。空间采用科技简约的装修风格,明亮的自然光透过窗户洒入,随处可见的绿植营造清新与活力的氛围。空间以开放式布局为主,提供不同类型的开放工位或独立房间供小微初创企业租赁,减少企业的创业成本。
在园区工作人员的介绍带领下,北京交通大学的师生参观中美Foundry Club众创空间。新京报记者薛珺 摄
众创空间还配有完善的共享配套设施:共享会议室常被用于跨团队协作或客户洽谈;共享茶水间为创业者提供放松与社交的角落;共享休息区适合需要短暂休息的创客,为忙碌的工作时光增添了几分惬意。不同领域的创业者穿梭其间,或专注工作,或热烈讨论洽谈,众创空间成为孕育创新想法的丰沃土壤。
石榴中心园区总经理徐振峰向同学们介绍,整个园区以文化科技产业融合为主,有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布局数实融合高精尖产业、数字电商以及数字传媒产业。“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文化产业园区绝不能只简单地做场地租赁,而是应该把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都覆盖到。”徐振峰说道,对于园区入驻企业,园区提供从基础的物业服务,到孵化服务、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产业服务,让企业在入驻后感觉到家一般的温暖。
园区工作人员向北京交通大学的师生介绍石榴中心园区。新京报记者薛珺 摄
园区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了石榴中心园区对于企业的各项服务。针对孵化服务,园区对于公司的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确立、市场渠道搭建提供孵化帮助。政务服务方面,园区则为企业提供财务、人力、法务外包,帮助企业申报相关国家资质、政策性补贴等。此外,园区还针对数字经济这一重点产业举办过中欧数字经济论坛等产业服务。
金融服务则对企业在不同的阶段的融资需求提供服务。“9月26日,石榴中心园区将举办投融资对接会,邀请创投机构、金融机构的投资人前来观看创业项目路演,把创业项目和投资人进行对接。”上述负责人说道。
大一新生首次了解文化产业园区
此次园区行也是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一新生的“开学第一课”。许多新生第一次走进文化产业园区,与文化科技企业面对面。
9月18日,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在石榴中心园区合影留念。新京报记者薛珺 摄
“整个园区的环境非常安静舒适,但是每个人都在默默努力,这里是我未来向往的工作环境。”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大一新生方言表示,在上大学之前,自己的生活范围主要都在校内,对社会上的企业了解较少。通过这次“园区行”的活动,她了解了文化产业园区和创业公司的运营模式。
北京交通大学金融专业大一新生金嘉泰表示,今天在众创空间的参观令自己印象深刻。“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从事从0到1的突破与创新,国家也一直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在众创空间中,各个企业在开放的空间中可以更好地沟通,进行跨企业、跨行业的探索。以我所学的金融学为例,近年来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模式正茁壮成长,我觉得这是未来值得思考的方向。”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5级年级辅导员严钰婷表示,此次将“开学第一课”放到园区中,就是希望让同学们可以尽早接触现实社会中的文化科技产业,了解初创企业的成长环境。“希望通过今天的参观,尽早给大家埋下对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种子,帮大家更好地找到未来努力的方向。”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在“园区行护照”上盖章。新京报记者薛珺 摄
记者了解到,从2023年开始,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主办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包括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书香行7大机制。其中,“园区行”活动有助于加强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和大学生之间的互动,让青年学子与首都丰厚的文化资源建立起更深厚紧密的连接。
目前,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已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许多优质的文化企业自发地在园区集聚,逐渐形成了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2024年,北京市一共评选出107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石榴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位列其中。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