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其他省份>正文

    将病痛化为奋斗力量,北师大侯婷立志返乡成为“四有”好老师

    :2025年09月20日
    新京报

    我将携带着这一路走来所收获的温暖,回归故里,投身教育事业,将爱与知识无私奉献,为家乡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母亲重病与自身两次因疾病休学的重重困境下,她仍以坚韧意志逆袭命运;面对教育资源的差距,她奋起直追,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京师奖学金及校“自强之星”称号……她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侯婷,一位开朗乐观而坚强的女生。如今,侯婷已经临近毕业学年,她立志返乡成为“四有”好老师以知识反哺故土,为提升家乡的教育水平贡献力量。

    屡次因病休学,在困境中学会坚强和自立

    侯婷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一个低保家庭,家庭的贫困与母亲的重病,让她早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父亲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母亲患重病近20年,无劳动能力,常常卧病在床,病情反复无常,曾被医院下病危通知书住进ICU救治,长期需要昂贵药物来延缓病情发展。”侯婷回忆道。

    16岁那年,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迫使她暂停学业,病痛的折磨让她身心俱疲。经过手术和后续治疗的考验,侯婷的意志被磨砺得更加坚强,然而正当她的生活和学习逐渐回归正轨之际,大学时,一场更为严重的疾病再次来袭,从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开始,到逐渐丧失进食能力,甚至失去最基本的自理能力。

    侯婷在数学教育研讨会时进行汇报。 受访者供图

    25cm长的PICC置管埋入胳膊,24小时不间断输注营养液,病情的逐步加重让她不得不再次休学治疗,家庭也因此背负了沉重债务。“疾病这个不定时炸弹几乎压垮了我的家庭,家里一度因为治疗而背负了16万元的债务。”侯婷回忆。

    同时,学校老师们也给了她很多力量。侯婷特别感恩前后两任班主任——童儆磊和潘珊珊老师,在休学复学的整个流程中,两位都给予了她特别帮助。“刚开始住院时,我不想妥协休学。是班主任们想办法帮我和各科老师沟通,开通网课权限,让我在病房里就可以远程学习。”此外,北师大的黄海洋、王颖喆等各科老师,也私下里关心她的学习进度、身体状况等,张晓峰老师还专门代表学院来进行家访,“如果我有听不懂的地方或者没有跟上的内容,老师们还会特意来指导我,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休学期间,她通过观看知名教师课堂、练习教师基本功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为未来的学业积蓄力量。也是这段艰难的治疗经历,成为她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她在困境中学会了坚强和自立。“我坚信意志可以战胜逆境,决心积极应对一切挑战,永不放弃。”侯婷介绍,大学伊始,面对全新的环境和角色,她怀揣着新的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奋斗与跋涉。

    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更加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我的人生轨迹,是一部充满坎坷与奋斗的蜕变史。”侯婷以高分考入市立中学,又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圆梦北京师范大学。但由于教育资源的差距,她在起跑线上显得步履维艰,与同学们存在不小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体现在综合素质和能力上。最开始,侯婷感叹,尽管自己拼尽全力去追赶,但在大一的第一次考试中,仍未能摆脱排名靠后的结果。一直名列前茅的她心里有了巨大的落差,面对挫折,她一度失落。“我从初中开始就想当老师,国内最理想的院校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我既然通过努力好不容易考进来了,更不能放弃。”面对挫折,侯婷没有一蹶不振,一心好强的她决定奋起直追,“自己生病以后才发现生命的脆弱,是母亲身上顽强的生命力鼓励了我,我要更加珍惜时间和自己。”

    侯婷(左二)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支教活动。 受访者供图

    因为曾经历过命运的暴风雨,侯婷很快便调整心态,认真反思,积极请教,刻苦钻研书本,始终保持进取心,努力克服困难,改变学习方式。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成绩也逐渐提升。“我知道自己不够聪明,就用了笨办法——延长学习时间。”在后续的学习中,她克服身体上的困难,早晨6、7点起床去图书馆或教室学习,晚上至少要学习到十点,她的成绩取得了显著进步,并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京师奖学金等荣誉。

    “我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不放弃,勇往直前,就能弥补差距,迎头赶上。”在“中国梦·强师行”支教项目中,她被评为“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她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勤工助学优秀个人”。她用坚韧解困,在2024年荣获第25届北京师范大学“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同时,侯婷也感激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们,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老师向她介绍了很多相关的救助政策,缓解了家庭因为疾病导致的巨大经济负担,让她能够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希望提升家乡的教育水平

    如今侯婷已经是大四学生,自上大学以来,她一直在朝着当老师的目标努力,为站上高中的数学讲台做足准备。侯婷告诉记者,北师大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她一直参加学校集体备课社团的数学研讨小组,和优秀的师兄师姐进行数学备课的研讨,也接触到了前沿的教育思想。“在大学期间,我清楚地意识到家乡的教育资源是落后的,很想尽自己微薄之力,为家乡的教育作出小小的改变,让家乡的孩子们也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侯婷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实习时,给高三学生答疑。 受访者供图

    以高中的知识点“圆锥曲线”举例,这通常是卷面的最后一道大题,家乡的高中老师总结的方法比较死板,会导致计算量特别大,学生容易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放弃解这道题。而在大学的备课研讨中,师兄师姐会把大学的数学思维引到高中,利用poncelet(彭赛列闭合定理)定理简化解题方法,这让她意识到如果想讲好高中数学,要用更高维度的思维去教学。

    “我一位师姐已经读到了博士后,她告诉我,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学得更好,这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侯婷也因此立志要成为一名开朗的、有趣的老师,“我以前经历过的数学教育是枯燥的,甚至有些痛苦,不知道数学有什么用,因此我当数学老师,首先要告诉同学们数学的用处,社会上很多问题都是靠数学解决的。”侯婷笑着说道。

    “我将携带着这一路走来所收获的温暖,回归故里,投身教育事业,将爱与知识无私奉献,为家乡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坚定信仰,立志回到家乡做一名“四有”好老师,成为学校强师工程的践行者,为家乡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母亲 重病 自身 两次 病休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