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其他省份>正文

    从珍贵文物到考古研究,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见证百年传承

    :2025年09月23日
    新京报

    考古学科在产生之初,就跟文化自信有关。

    对四川三星堆出土文物的研究、主持发掘福建安溪下草埔冶铁遗址、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近日,“校馆弦歌”专题活动走进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从考古研究介绍到珍贵文物陈列,这座静静矗立的博物馆,带领人们走进神秘悠远的历史时光。

    展现北大考古百年发展

    “这个是卵白釉印花‘太禧’铭盘。卵白釉瓷在全世界只有三件,我们这件是品相最好的。”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指着一件卵白釉瓷盘介绍道。

    博物馆内藏有青铜器、陶瓷、版画等珍贵文物。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龙虎七乳禽兽纹镜、“日有憙”连弧纹镜、羽状地纹四叶纹镜、白釉印花青花大瓶、青花“福”字盘、青花束莲纹盘、《巴黎风景》《艳阳下的恋人》《野兔》……博物馆虽面积不大,却藏有青铜器、陶瓷、版画等珍贵文物。

    1922年,现代考古学刚刚传入中国之际,北京大学即在研究所国学门设立考古学研究室,迄今已有百年;1952年,北京大学成立中国高校中第一个考古专业,迄今已有七十年。在博物馆内,“北京大学考古100年 考古专业70年”特展正在展出。展览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将北大考古100年发展史分作四个单元,内圈展线为学院大事记,回顾北大考古峥嵘历史;外圈展线则通过考古发掘标本、老档案、发掘报告、器物卡片、老照片等百余件组展品与图文展板,全面梳理北大考古参与的重要工作。

    “北京大学考古100年 考古专业70年”特展正在馆内展出。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1981年至1987年,北大考古与山东烟台地区合作进行了5次发掘。在馆内一隅,图文、实物详细地展示了山东长岛北庄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并展出了陶人面、陶盆形鼎、石网坠、陶鸟形鬻等发掘成果。遗址的90余座房屋基址和丰富的石、骨、陶器遗物,基本反映了大汶口文化胶东半岛地区的文化特色,描绘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氏族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状况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生活发展的图景。

    除北庄遗址外,馆中还展陈着河南八里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以及八里岗遗址与平粮台遗址植物遗存的系统研究;天马-曲村遗址的多学科研究等众多北大参与的考古项目和研究成果,展现了北大考古对学科理论方法发展的贡献。

    考古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学者们孜孜不倦的辛勤付出。百年来,北大考古大师云集:马衡、向达、苏秉琦、宿白、邹衡、吕遵谔、严文明、俞伟超、李伯谦……特展同时纪念筚路蓝缕、创业维艰的先哲,致敬为北大考古事业朝耕暮耘、殚精竭虑的代代学者。他们桃李满天下,使北京大学成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

    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传播考古成果

    沈睿文介绍,除常规展陈外,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还承担了配合考古文博学院学生教学的任务。“比如博物馆专业的学生会在这里来做一些布展实践。平时学院也会在博物馆内设置一些专题展,呈现我们各个方向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这些实践对学生也是一个锻炼。”

    “校馆弦歌”专题活动走进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1957年,考古专门化53级本科生在宿白、邹衡等带领下,赴河北邯郸进行生产实习,发掘涧沟和龟台寺遗址,也是北大考古首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在本专业教师指导下安排的独立实习,实习计划包括两个半月的田野发掘、半个月的调查、一个月的室内整理和实习报告的编写等整套训练,确立了中国田野考古教学的“北大模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现在有几个主要的考古基地,一个是新石器时代的山东临淄桐林基地;一个是商周时期的周原基地;一个是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的张家场基地;还有一个是安溪下草埔的工作站。”沈睿文介绍,除考古基地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的身影出现在全国大大小小百余个考古工作点。“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北大考古参与的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三个项目入选。

    “现在经济发达了,国家强大了,人们也越来越有文化自信。”沈睿文表示,考古学科在产生之初,就跟文化自信有关。20世纪,西方看不起中国的历史文化。一批知识分子立志要发展考古事业,证明我们自己的文化。“如今,人们对博物馆越来越感兴趣,逛博物馆的人越来越多,相当一部分观众甚至非常内行。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会从事考古工作,但这表明大家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

    考古成果、中国历史文化如何进一步传播?沈睿文提到,现在包括数字化、可视化等各种各样新媒体的手段出现,让考古成果得以越来越清晰地呈现给广大观众。“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这些成果用现代数字化的技术和表现方式展示给大众。”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北京大学考古博物馆 考古百年发展 青铜器陶瓷展览 考古专业历史研究 考古成果数字化传播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