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双选会研发岗需求旺,应届生“供不应求”。高薪科技类岗位umi其余岗位冷清,企业转向“跨界”招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玉芹
深秋的济南本该气温宜人,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降温打得措手不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用人单位的招聘热情。10月19日,“金秋启航”校园招聘暨津鲁五校2026届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山东大学专场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拉开大幕,来自全国的500余家企业携上万个岗位向应届生伸出橄榄枝。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双选会现场出现了一个显著变化:算法工程师、软硬件开发工程师等计算机相关岗位的招聘海报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然而,在这片看似机会遍地的“蓝海”中,招聘方与求职方却各有各的欣喜与困惑。
“研发岗”需求井喷,计算机毕业生“供不应求”
“我们今年第一年来山大招聘,研发类岗位开到了35万起,收到的简历还是寥寥无几。”深圳市富兰瓦时技术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面带困惑,甚至半开玩笑地猜测,“难道山东的孩子真的不愿意离开家?”
如果说富兰瓦时的招聘“遇冷”真的是因为“山东孩子不愿意离开家”,那么,山大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山大鸥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家门口”,为何也会“门前冷落”?
记者注意到,截至当天上午11时,山大鸥码一共收到不足十份简历。前来招聘的工作人员感到不可思议,直言“可能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不够用了。”
记者走遍整个双选会现场后发现,从上市公司福建博思软件,到国有控股的锐捷网络,再新能源独角兽果下科技,几乎每一家科技类企业的招聘列表上,算法、开发等研发类岗位都占据了绝对C位,且薪资待遇颇具吸引力,硕士学历的年薪普遍在25万至40万元区间。
“这是我们整个秋招的最后一站,”一家来自上海的芯片设计公司——灿芯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行业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对口专业的毕业生确实不够分。”
高薪与冷门:招聘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尽管研发岗热度空前,但双选会也并非处处是“春天”,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在部分知名企业的长队旁,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企业摊位则显得有些冷清。而一些特定性质的岗位,即便待遇优厚,也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
上午11点左右,中国石化润滑油山东销售分公司摊位前排起了长队,但站在摊位前发宣传页的工作人员却在为“驻外岗位”发愁。她指着招聘海报告诉记者,排长队的求职者所投岗位都是第一个岗位——山东销售分公司润滑油油脂技术储备,这个岗位的工作驻地在济南和青岛。她担忧的则是后面的两个岗位——北京总部招的“驻外岗”。
记者注意到,这位工作人员口中的两个“驻外岗”分别是“国家化发展技术储备”、“国际化发展综合储备”,前者的招聘计划是5人,后者是2人,学历层次要求均为硕士研究生。
工作人员表示,北京总部招聘的“驻外岗”可以解决北京户口,而且驻外年薪能达到三四十万。遗憾的是,截止记者采访结束,两个“驻外岗”仍旧一份简历都未收到。
这位工作人员分析道,“现在的孩子不会单纯为了职业发展或多挣点钱就选择长期驻外。而且我们说的‘驻外’可能不是三五年,而是二三十年,直到快退休才回来。”她说,这个时间跨度可能是大家不愿意选择的主要原因。不过,她也表示,企业现在在海外发展得很好,正在进一步扩建,确实需要能够长期驻扎的技术人才。
当天的双选会上同样遭遇“招聘难”的还有烟台青华中学。他们开出“年薪40万起”的高薪,希望能够从顶尖名校招聘到竞赛教练,但在山大站同样收获甚微。学校招聘工作人员坦言,截至当天中午11点半,尚未收到竞赛教练方向的简历。
对此,山东大学相关人士分析认为,能够通过竞赛进入山大并达到教练水平的学生,绝大多数都选择了继续读研、读博,流向科研领域,“人才池”本身就很小。另外,这个时间段,很多同学都在备战考研,这也是应聘人数较少的原因之一。
“跨界”机遇降临:材料专业也能搞“芯片”
面对对口人才短缺的现实,一些高科技企业开始转变思路,将目光投向基础扎实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并愿意投入成本进行培养。过去“精准对口”的招聘模式正在被打破。
当天在双选会现场,灿芯半导体的招聘负责人正向一位材料专业的研究生详细介绍“后端设计工程师”岗位。这个岗位原则上需要集成电路专业,但现实中几乎招不到完全对口的学生。
“你的材料专业背景和优秀的成绩是我们看重的,”这位负责人耐心解释,“入职后,我们会有一个三到六个月的带薪培训,让你学习将芯片逻辑转化为物理设计图的知识,关键是你要有学习新知识的意愿和能力。”
这位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上海高校很多材料专业学生“提前就想好了要转行”,他感觉“山东学生转行相对少一些,都非常踏实”。他还给有意向的同学留了“作业”:“回去花一周时间了解一下芯片后端设计的基础知识,我们会有笔试。只要了解过,就有机会。”
这种“跨界”招聘策略,为许多非热门工科专业的学生打开了通往高薪科技行业的一扇窗。
记者注意到,在对口人才一将难求的形势之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扎实基础和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愿意为这类“潜在人才”投入培养成本。
用人单位忠告:专业技术岗看重成绩单
在山东泰开箱变有限公司摊位前,一名求职者坦诚地向该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冯茂源表示,自己因社会活动较多,学业成绩并不突出,担心因此影响求职。这个问题戳中了许多毕业生的心事。
对此,冯茂源的回答明确而直接。他说,对于专业技术岗位,成绩肯定是对应聘者的第一衡量标准。“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代表他在大学期间没有荒废时间。”他进一步解释说,如果成绩略有不足,但能有丰富的项目实践或课程设计经历作为补充,也能证明其能力。“我们最担心的是,成绩单不好看,又没有任何项目或活动证明,就会让人怀疑这个毕业生大学四年究竟做了什么。”
“即使离开了高中的高压环境,也千万不要彻底放松学习。”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冯茂源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要保证学习成绩,尤其是不要挂科,这是底线。在此之余,多参与有实际意义的课程实践,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而不是宅在宿舍虚度光阴。”冯茂源强调说,“学业可以适当放松,但不能过于放松。”
不难发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扎实的学识、持续的学习能力和认真的处事态度,永远是个人应对多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