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 页 > 缤纷校园> 其他省份>正文

    山大动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近年来累计建设20个战略新兴专业

    :2025年10月31日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出席教育论坛,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介绍学校发展,提议AI合作育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张中

    2025年10月31日,山东大学第二十届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本次论坛以“协同共育拔尖创新人才、共促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教育变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校长、教育专家及山东大学师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院士出席论坛并致辞,围绕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与教育同仁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术才校长表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国博弈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推进大中衔接、共话人才培养,已成为汇聚智慧、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

    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发展近况。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历经124年发展,已形成一校三地办学格局,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学校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地下工程、生殖医学等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科技考古、数据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形成新优势,牵头和共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达11家。学校的国际排名持续攀升,自然指数排名已跻身全球第17位。在科研方面,于浩海教授团队在激光理论、孙金鹏教授团队在嗅觉感知机制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杜泽逊教授团队的古典学术研究亦获得高度认可。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高层次人才600余人,国家级青年人才增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在人才培养方面,李术才重点阐述了山东大学构建“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特色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成效。学校动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近年来建设20个战略新兴专业,调整37个专业,重组比例超40%。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六堂一院”的引领作用,加强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等的衔接,健全“学堂+学院+大平台”融合培养体系。在推进大中衔接方面,学校通过“名师宣讲团”进中学、中学生校园体验日、未来科学营等品牌活动,加强与中学的交流互动,生源质量持续优化。2025年,学校落实“优本扩容”任务,深化招生改革,实施“三个全满足、四个全覆盖”政策,试点学科集群招生,共录取本科新生万余人,实现量质齐升。李术才校长特别感谢了各地教育部门和重点中学对山东大学生源质量提升给予的大力支持。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别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影响,李术才校长提出,大学与中学应携手共同推动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创新能力塑造”转变。他倡议从三方面深化合作:一是携手推动AI驱动的智慧教学实践创新,构建分层挑战、项目驱动、学段贯通的课程体系,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培养;二是强化科研育人,依托山东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展STEM教育,鼓励优秀中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完善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三是深化教育资源共享,利用学校教育高等研究院等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作,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中学延伸,助力教育公平与县中振兴。

    他表示,山东大学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务实的举措,与全国重点中学深化合作,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优秀人才,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我要纠错]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变革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大中衔接教育创新 共育创新型人才培养 智慧教学实践创新
    有价值
    0
    无价值
    0
    猜您喜欢
    最热文章

    暂不支持手机端,请登录电脑端访问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