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你家书记校长喊你上南师啦!5月8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联合扬子晚报招考部落推出重磅策划,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领衔,携手江苏18位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组成“超强校友天团”...
@高考生,你家书记校长喊你上南师啦!5月8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联合扬子晚报招考部落推出重磅策划,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领衔,携手江苏18位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组成“超强校友天团”,为考生带来权威报考指南。这些从南师校园走出的教育领航者,正将南师大的文化基因播撒在江苏教育的沃土上。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南京师范大学2004届校友、南京市第九中学党委书记张翼飞的南师情缘。
1,您当初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报考了南师大?
答:我是在高三的时候保送到南师大的。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学生干部,高中的时候当过学生会主席,所以老师和同学们觉得我表达能力挺好的,也比较有亲和力,班主任觉得我比较适合当老师。有了老师的推荐,再加上当时同桌的“怂恿”,我就报了南师大。我数学比较好,就选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
2,还记得入校那天的场景吗?
答:我们是陪伴仙林校区成长的一代。还记得入学时,仙林还是一片荒芜的草地。那时候,只有唯一一班70路公交车,下了车一脚踩到草丛里面,那草比我的膝盖还高。
那个时候敬文图书馆只有半边,整个学校也只有4栋教学楼。校外的一家肉夹馍摊子成了同学们唯一可以打打牙祭的地方。不过,虽然入校的时候学校还在建,但我们心里是充满希望的,可以说是“在希望的田野上”。看着学校里的只有胳膊粗小树,我们当时一直憧憬着这些树能长到碗口粗,到那时,学校一定是生机勃勃的。
3,在南师的求学岁月,哪些老师对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答:比如教我们数学分析的谢四清老师,他给我们上了大学的第一节课。谢老师很儒雅,很有学识。再有葛军老师,在他的课上我感受到了数学研究的深度。他也教会我们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如何深挖所学的内容。
从教学管理上来说,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徐剑波老师。我们进校的时候,徐老师刚毕业,是我们的辅导员。徐老师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位师长,更是一位学长,他让我们认识到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班长。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徐老师是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
还有学院当时的李宝国副书记,是我们的大家长。他关心学院里每一位学生。特别是一些相对贫困的孩子,他会时刻挂在心上,给这些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等等。
4,作为九中的党委书记,您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是怎样的?
答:南师“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精神我一直铭记在心。我认为一所学校应该是有温度的,不能只看分数。有分数可能能够支撑住今天,但是光靠分数是没有明天的。
九中此前的领导班子中,7位领导有6位都是南师校友,教师中间南师校友的占比也相当高。我们把南师文化基因融入到九中,希望把学生培养成既有渊博的学识、丰厚的知识,又有报国理想,同时具备自强不息、谦逊豁达的人才。这是九中多年的办学理念,我们也希望把这种理念传递给每一位老师。
前不久,九中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专门成立了“江苏省朱小蔓情感教育研究所”。著名教育学家朱小蔓教授是九中1966届杰出校友,是我国情感教育研究的开拓者、实践者,也曾担任南师大副校长。她的情感教育理论对全国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们把情感教育融入到九中的办学中来,期待能让学生感觉到在九中不仅能够学习知识,更能获得丰厚的成长,能够充满着这种青春成长的记忆。
5,9月份又有一批新同学加入南师,您最推荐的校园“宝藏打卡点”是哪里?
答:对我来讲,母校真正的“宝藏打卡点”还是我们的教学楼。还想在3楼半的报告厅坐一坐,认认真真上自习。特别是J1、J2教学楼,现在应该是学敏楼和学正楼,一楼朝南的自习教室是我们当时的“考研教室”或者“延长教室”,熄灯时间比较晚,甚至可以在那里通宵学习,当时很多同学都在那儿上自习。
6,您对9月份进入南师的新同学有什么建议?
答:曾经有人问我:“如果有时光穿梭机,你最想回到哪段时光?”我说我就想回到大一刚报到的时候,那时有着无限憧憬和希望。所以,我想对同学们说,大学生活对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它不是一个点,是一个面,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在大学的机会,要去充分的体验。不要天天沉溺在屏幕之前,要走进校园,参加学生活动、校园社团等等。另外,上大学后也不要太过放松自己,要把该做的事扎扎实实做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王赟
少年志编辑 刘梦琦
校对 盛媛媛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