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别报道|“后浪”奔涌:当青春遇到讲台

:2025年09月10日 壹点探校
分享到:

年轻教师立足讲台,从新手成长骨干,展现新时代教育活力。綦亚男、董思琦、王溪萌等优秀教师以热爱和专业,带动学生成长,彰显育人初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丛丛 崔烘昌  延瑜

在三尺讲台上,正跃动着一股蓬勃的 “青春力量”。“90 后”“95 后”乃至“00 后”教师们,怀揣新时代教育思维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在勤勉深耕中完成从“新手”到“骨干”的集体蜕变。这支年轻教师队伍的成长轨迹,不仅勾勒出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探索路径,更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焕发生机、迭代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我国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近济南的年轻教师——他们是为课堂注入活水的“破壁人”,更是坚守育人初心的“守梦人”。他们并非教育领域的 “特例”,而是全国万万千千年轻教师中的普通代表,在平凡的讲台前坚守着教育初心。透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不仅能看见个体的成长与热爱,更能触摸到整个年轻教师群体在教育沃土上扎根、生长的蓬勃脉动。

綦亚男:在热爱中书写青春答卷

“老师,你在人群中特别引人注目,因为美!” 这句出自学生口中的真诚夸赞,是济南市历城区易安小学教师綦亚男八年教育生涯的生动诠释。自2017年踏上讲台以来,这位年轻“90后”教师,始终以爱为名、以勤为径,在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用行动诠释着 “奔赴热爱,向美而行” 的教育初心。

在学生眼中,綦亚男是亦师亦友的 “綦导”。她深谙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体验,春日看花、雪天赏雪,她带着孩子们吟诵诗词,感受语文的浪漫;课堂上遇马蜂闯入,她“大战马蜂”并顺势布置练笔,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从‘大战马蜂’之后,看着孩子们非常稚嫩而且有趣的文字,我觉得其实语文的美好可能就在于此。我也知道,其实这种源自心底的这种热爱,将来一定会开出非常绚丽的花。”綦亚男说。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綦亚男自掏腰包购置了铅笔、手套、玩具等奖品,还不定时开展抽奖活动,让语文学习充满了乐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綦亚男牺牲休息时间耐心辅导,用 “以我心换你心” 的真诚赢得信任。班上学生小黄因为家庭原因表现不好时,綦亚男释放最大的善意,带领其他学生一起给予小黄真诚的爱和鼓励。2022年,綦亚男所带班级毕业时,家长们送来六面锦旗致谢;如今学生升入初三,仍常与她分享成长点滴,这份跨越时光的牵挂,正是她爱心教育的最好见证。

从初登讲台的紧张无措到成长为“历城区名师”,綦亚男的进阶之路离不开“勤”字当头。她坚信,“勤于备课、勤于听课、勤于反思”是成长秘诀。从搬着小板凳旁听优秀教师授课,到跟随师傅学习打磨,再到业余时间上网学习,查资料,看文献,观看名师的课堂……綦亚男不停地汲取着知识,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素材。

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开课任务,她通宵伏案打磨教案,清晨提前到校调试课件、演练流程,最终凭借精彩的课堂呈现,赢得评审委员“走过多所学校中新教师教得最好的课”的赞誉;在备战“两学一过关”展示课期间,她在教研员和名师团队指导下,十几次推翻修改教学设计,从思路混沌到逻辑清晰,不仅圆满完成全区展示,更凭借该课例摘得济南市优质课一等奖。

八年来,綦亚男始终抓住每一次成长机遇,跟随名师工作室送教送研,在实践中打磨教学能力。如今,她已收获济南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济南市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所带班级多次在市区级朗诵比赛中夺冠。星光不问赶路人,从带领学生触摸文字温度,到助力一批批孩子全面成长,綦亚男始终扎根课堂、怀揣热爱,在历城教育的沃土上,以爱为笔、以勤为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教育诗篇。

董思琦:做一名永远“年轻”的初心教师

在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29岁的语文教师董思琦,总以诗意与温度点亮课堂。这位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青年教师,于2020年通过历下区教体系统“双一流”人才引进计划,成为“和燕教师”,短短数年在教学、德育与教研领域崭露头角,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教育初心。

“如果不是大一那年的沂蒙山支教,我可能不会坚定地选择当老师。” 董思琦回忆起与教育结缘的起点,2015 年暑假,她和同学们来到沂蒙山革命老区开启暑期实践,原本计划只是走访老人、记录红色故事,却意外走进了当地一所乡村小学。当校长得知他们是来自武汉大学的学生,很热情地邀请他们给孩子们上几节课,面对校长的热情,董思琦他们 7 个学文学的学生,既没学过师范知识,也没上过讲台,却硬着头皮答应了。

从沂蒙山回来后,“当老师”这个想法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2020年,董思琦走进了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初到这所“高起点、高标准”的学校,她既感受到了专业成长的压力,也找到了快速提升的动力。“学校给年轻教师的成长‘搭好了梯子’。”董思琦说,学校的“导师帮扶制”让她受益良多,尤其是校长高红艳的指导,更是让她在关键节点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2023年,董思琦担任一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当时新生入学迎来高峰,面对“新生多、教师需求杂”的情况,她陷入了迷茫,“那段时间,校长总是跟我说‘别怕,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董思琦回忆,在校长的帮助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董思琦带领的团队获评学校 “优秀教研组”;她指导学生参与中国诗词大会山东省选拔赛,获评“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

在参加济南市“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年主题宣讲比赛时,董思琦很荣幸得到这个机会代表学校参加这次比赛,但是首次参加宣讲比赛的她陷入了迷茫,“当时我甚至不知道宣讲和平时上课的区别。”董思琦告诉记者,高红燕校长知道后,给予她悉心教导,帮她一遍遍磨稿子,找状态,最终在市里的总决赛上一举夺魁,获得了济南市“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年主题宣讲比赛一等奖。

如今,站在燕山小学的讲台上,董思琦依然保持着初为人师的热忱。她说,不管岁月几何,自己将来双鬓斑白的时候,还要继续带着初心,在教育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做一名永远有温度、有担当的“年轻”教师。

王溪萌:教育是一场师生共同成长的旅程

1997年出生的王溪萌,已经是济南高新区丰奥嘉园小学一年级级部主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自2019年踏上讲台以来,她始终扎根教学一线,以匠心守护童心,以专业传递热爱,曾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济南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济南市青教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所带班级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集体”。

六载光阴如流,王溪萌始终怀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用心用情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除了在课堂上创新,王溪萌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精神力量。2024年,王溪萌接手新一届六年级时,缩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小轩引起了她的注意——课本干干净净没有笔记,阅读题空着大半,提问时总把头埋得很低。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溪萌发现小轩每天早自习前都会悄悄走到作业角,把同学们交的语文练习册按小组分类,折角的页面会被他轻轻抚平。那周的班会课上,她拿着小轩整理好的作业册走进教室:“同学们,每天我们能够有整整齐齐的作业册,多亏了一位‘隐形小管家’——小轩!”

那天,小轩的耳朵通红,却悄悄抬了抬头,眼神里多了一丝光亮。之后,王溪萌慢慢引导他:“读文章就像整理作业,先找出你觉得重要的句子,像挑出摆放不整齐的作业一样。”

后来,小轩尝试着用铅笔在课文里画了第一条横线。渐渐地,小轩开始标关键词、写短句感受,期末还主动报名“阅读小达人”分享会,他将自己的课外书递给老师看,读过的每一页都有批注。

“王希锋校长‘办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机会’的育人理念,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方向。”王溪萌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接纳他们不同的成长节奏,这才是“静待花开”的意义。

王溪萌常说自己是“被团队托举着成长的”。2021年,她第一次执教区级公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面对外校学生和专家评委,王溪萌倍感压力。张军芳校长带着语文组教师一起来旁听,陪着反复磨课,从环节衔接到教姿语态、过渡语逐环指导、细细打磨。王溪萌感慨道:“从区公开课上的青涩尝试,到市级赛事中的从容应对,再到部级平台上的自信展示,每一步突破都离不开团队的托举。”

如今,王溪萌也成了“托举者”。担任年级备课组长后,她每周组织集体备课,带着新教师用“单元整合”思路梳理教学脉络,建立年级“教学资源包”。遇到新教师要上展示课,她会陪着在空教室反复模拟,就像当年磨课团队陪她那样。“记得区教研员徐希红老师说过,高新区教育的底气,就是让每个教师都能在团队里找到位置。”她说。

在王溪萌看来,教育是一场师生共同成长的旅程。“未来,我想继续做那个‘点灯人’,既点亮学生眼里的光,也把团队的温暖传递给更多同行者。”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齐鲁晚报 齐鲁 记者 丛丛 nbsp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教师节特别报道|“后浪”奔涌:当青春遇到讲台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