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悦读成长计划|闫振常:让教育成为一场诗意的修行

:2025年07月04日 青年说
分享到:

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张晓文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菏泽市曹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 闫振常

四月,我跟着曹县三名工程的脚步,翻开了刘波老师的《教师阅读力》一书。封面上几行醒目的大字引起了我的思考:“在阅读中完善自我、什么是教师阅读力?全民阅读推广时代,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书香校园推进中,如何构建区域教师的“阅读场”?”作为一名在讲台上耕耘了十余载的教师,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阅读的认知,竟如井底之蛙。刘波老师笔下的阅读,不是应付检查的任务,不是点缀生活的雅事,而是一场关乎教育本质的修行。直到此刻,我方知自己早已沦为叶澜教授口中"像机器般活着"的教书匠,而阅读,恰是那把能唤醒灵魂的密钥。

阅读铸师魂:奠基教育的精神高度

刘波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的阅读力决定着教育的深度。直到读到刘波老师讲述的案例:某中学教师因长期不读书,课堂内容陈旧如泛黄教案,学生昏昏欲睡时,他才在校长“你教十年书与教一年书有何区别”的诘问中惊醒。这何尝不是我的镜像?那些机械重复的PPT,那些照本宣科的讲授,不正是“拉磨盘的毛驴”般的生存状态。

曾几何时,我也像许多同行一样,将阅读局限在教材解读和试题研究中。直到有一天,我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读到“教师要像蜜蜂采蜜般广泛阅读”的论述,让我汗颜。刘波老师在书中写道:“教师的精神高度,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维度。”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碎了我自我满足的外壳。

在镇海区“研之乐”读书会的案例中,在陶志琼教授的引领下,教师们通过共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对教育概念的困惑走向对教育本质的顿悟。这种深度阅读带来的思维跃迁,让我想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阅读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智慧的接生。当教师在阅读中完成自我启蒙,课堂便成了思想的接生房。

阅读活课堂:赋能教学的源头活水

刘波老师还在书中提出了“阅读力四要素”—— 动力、能力、毅力、产出,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记得刚工作时,我过于追求和模仿各种教学技巧,却忽略了教学的根基在于教师的文化底蕴。在课堂实践中,我也多次深刻地体会到刘波老师所说的“专业阅读的匮乏,会让教师在课堂上沦为知识的搬运工”。

刘波老师在书中强调“读写结合”的重要性,这让我想起自己班的教学尝试。我在班级推行“每日阅读”,让学生们在每天阅读30分钟后,坚持写下读书笔记,记录好词、好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当看到学生们从对故事情节的关注,转向对知识的积累与思考,我知道,阅读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这种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正是对刘波老师所说 “阅读产出” 的最佳注释。

在镇海区的“啃读挑战”活动中,教师们通过精读教育经典,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智慧。一位数学教师在阅读《数学之美》后,开发出 “数学文化” 校本课程,用数学史故事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种将阅读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做法,印证了刘波老师的观点:“阅读不是为了装满一桶水,而是为了点燃一把火。”

阅读即修行:淬炼生命的自觉觉醒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阅读困境,刘波老师在书中给出了“整本书阅读”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想起学校名师工作室开展的 “跨学科”主题研讨会。这种跨学科阅读带来的思维碰撞,正是刘波老师倡导的 “开放阅读” 的魅力所在。刘波老师在书中提到的 “阅读是教师的精神修行”,让我想起自己的阅读历程。每个周末,我都会与书同行,这些阅读时光,如同精神的瑜伽,让我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书中“技术赋能”的论述带来深刻启示。

之前,我对电子阅读抱有抗拒心理,视其为“碎片化”的代名词。直到在刘波老师指导下建立“便携式移动阅读库”,将《教师博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期刊装入手机,利用碎片时间研读教育前沿理论,才真正体会到“数字原住民”的阅读优势。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期刊网”追踪关键词动态,竟能精准捕捉到与教学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种即时搜索与专题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备课效率提升数倍。

但技术终究是工具,守护精神家园还需“定力”。书中某位教师的故事让我动容:他在智能手机普及后,坚持每日晨读纸质书,在电子屏幕与油墨书香间保持微妙平衡。这种“数字时代的古典坚守”,恰是抵御浮躁的良方。如今我的书架上,既有《教育心理学》这样的专业典籍,也有《追风筝的人》这类文学佳作,更有《中国教育报》电子版与Kindle阅读器共存。这种“新旧交融”的阅读生态,让知识获取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每读到一个共鸣点,我都会深刻反思自身。

刘波老师的《教师阅读力》不是方法论的教科书,而是一面映照教育初心的明镜。它让我懂得:真正的教师,应当是手持火种的“盗火者”,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永不熄灭的光源。这种觉醒或许来得太迟,但正如书中所言:“只要开始阅读,永远都不算晚。”作为教师,我们既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精神的摆渡人。我们应该像刘波老师那样用好生活中的所有时间,让阅读深入潜意识。当我们在阅读中完成自我觉醒,教育便有了照亮生命的光芒,民族便有了希望。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阅读的星辰大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让教育成为一场诗意的修行。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齐鲁晚报 齐鲁 记者 实习生 策划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暂无
小小试剂盒,青春报国心

您在阅读:教师悦读成长计划|闫振常:让教育成为一场诗意的修行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