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我与地坛》:在荒芜中寻得生命的光

:2025年07月24日 新京报
分享到:

4月23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新京报社发起的“我重读了一部经典”活动启动。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回归经典,再次深入研读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经典作品。新京报将每月对活动投稿作品进行遴选...

《我与地坛》读了三次,每次阅读就像在岁月的长河中打捞珍珠,每一次都能找到新的光芒,让我对生命、苦难与爱有了更深的感悟。

史铁生笔下的地坛,是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园子,“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以前我只看到了它的荒芜与衰败,可重读时才发现,在这荒芜之中,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然就腾空了。草木竞相生长,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精彩。这让我想起了史铁生自己,在双腿瘫痪后,也曾陷入过绝望与迷茫,觉得自己就像这荒芜的地坛,被命运抛弃。可地坛里的生命告诉他,每一个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哪怕是在最艰难的处境中,也要勇敢地活下去。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史铁生在与地坛的对话中给出了答案。他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初读这句话,只觉得是对生死的豁达,重读才明白,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生命是一场无法回头的旅程,无论我们遭遇怎样的苦难,都要珍惜当下,认真地活。就像地坛里的草木虫鱼,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都在努力地生长、繁衍,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对母爱的描写更是让人动容。他的母亲,在他最绝望的时候,默默地陪伴着他,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他。她知道儿子需要独自面对内心的痛苦,所以只是远远地看着,不敢打扰。“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母亲的爱是隐忍的,是无私的,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母爱。重读这段文字,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也是这样忍受我年少轻狂的呐喊,以无声的陪伴引导我成长的路。

史铁生在地坛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他在这里思考生命,感悟人生,最终走出了困境,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地坛”,当我们身处“地坛”之中时,要成为史铁生,在荒芜中寻找生命的光,在苦难中感悟爱的力量。

文/林书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

编辑 王硕

校对 杨利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我与地坛 三次 每次 阅读 岁月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重读《我与地坛》:在荒芜中寻得生命的光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