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创新构建“四联”机制 培育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

:2025年09月23日 扬州大学
分享到:

扬州大学创新“四联”育人机制培养法治人才

扬州大学坚持以培养“德法兼融、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目标,创新构建“党员联学、活动联办、资源联享、文化联承”的“四联”育人机制,系统推动法治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联学铸魂,双向赋能构筑思想共融新范式。学校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专家进校园,开展红色宣讲与专题党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党支部牵头,团支部和班级协同的理论共学机制,制定统一学习计划,依托“盛望大讲堂”等平台,每月组织集中学习。实施学院“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三级联动机制,学院领导以第二班主任身份参与指导,教师党支部书记牵头“朋辈讲堂”,学生党员联系班级讲授党课,实现全覆盖、不断线。

联办聚力,多元协同激活组织生活新动能。与政府部门、律所等基层党组织之间开展支部共建、教学共研、案例共解、普法共促活动,“沉浸式”开展法治和警示教育活动。实施“党建+乡村振兴”项目,组建“法润童心”儿童讲师团,选拔研究生党员作为导师,培训留守儿童担任普法宣传员;在社区、乡村设立“法治小课堂”,开展“童话法庭”等活动。

联享增效,资源整合打通协同育人新通道。与共建单位联合开展“党建进课堂,思政融法治”“运河边的微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打造“数字赋能”共享平台,依托智慧模拟法庭开展“庭审进校园”活动,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普法视频。推行“双师同堂”培养模式,按照“实务专家+专任教师”组建多元师资团队,协同开展教学与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联承润心,文化浸润培育法治信仰新土壤。打造党建引领文化育人的核心阵地。开设“鄂森课堂”,联合地方政府与鄂森故居共建“扬州本土法治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弘扬本土法治人物精神。创设“移动法治课堂”,推行场景化教学,建设法治文化立体教科书。设立“领航课堂”,形成书记、教师、业界精英三政宣讲格局。拓展“庭审课堂”,借助智慧模拟法庭持续开展“庭审进校园”,实现真实司法场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培养法治人才 扬州大学 四联机制 法治教育 资源共享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扬州大学创新构建“四联”机制 培育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