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生物学院需高层次人才,设博士后等岗位,提供优厚待遇。
为加快建设“学科突出、学风浓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进程,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形成学术思想活跃、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研队伍。现面向海内外招贤纳士,诚挚欢迎优秀人才来我院施展才华,共谋发展!
一、学院简介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98年,是学校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理工科学院之一。学院设有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生物制药系、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和生物医药产业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生物制药3个本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入选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获批江苏省国际化品牌专业、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
二、学院特色
(一)学位学科完备:现有生物学、教育学(生物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学科教学(生物)、工程硕士(生物技术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2020年全国评估优秀)。生物学为“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生态学为扬州大学重点学科。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为兽医学、作物学2个学科提供重要支撑。
(二)平台层次高端: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生物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扬州大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高校学科交叉中心和江苏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等教学科研平台,建有学院仪器共享平台。
(三)师资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09人,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9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B类项目(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江苏省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50多人次。
(四)教研成果丰硕:近年来主持国家、省级各项目项目250余项,发表SCI论文700余篇,年均到账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9项,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获国家、部省级教学成果7项,国省级规划教材12部。
三、招聘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品行端正、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立德树人、团结协作、敬业乐群、身心健康。
(三)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
(四)无违法犯罪记录;无党纪、行政纪律处分记录;无师德师风负面清单行为等。
四、招聘岗位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诚邀全球各界学术英才加盟!为各岗位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及业绩绩效。
人才类别 | 具体级别/类型 | 人才认定标准概要 | 科研启动费 | 购房补贴/安家费(税前) | 薪酬(税前) | 其他待遇 |
杰出人才 | 杰出人才(A) |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诺贝尔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或学术水平相当的杰出人才(有重大理论创新、技术突破等) | 面议 | 面议 | 不低于150万/年 | - |
杰出人才(B) | 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或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等的杰出人才 | 500万元 | 300万元 | 不低于130万/年 | - | |
领军人才 | 领军人才(A) | 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或取得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等的领军人才 | 450万元 | 220万元 | 不低于90万/年 | - |
领军人才(B) | 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青年)入选者,或取得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等的领军人才 | 350万元 | 150万元 | 不低于70万/年 | - | |
拔尖人才 | 特聘教授(A)(B)(C) | 学校学科建设急需,且在相应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专家 | 50-120万元 | 55-80万元 | 不低于35-45万/年 | - |
青年百人 | 相应学科领域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 30万元 | 45万元 | 不低于30万/年 | - | |
优秀人才 | 一般教授、海内外优秀博士(A)(B)(C)、学科和专业建设紧缺的博士、副教授、一般博士 | 涵盖各类教学科研岗位的优秀从业者,含不同层次博士、教授、副教授等 | 10-15万元 | 25-40万元 | - | 租房补贴1000元/月(税前),支持3年 |
创新团队 | - | 学科前沿领域已取得突出成就或具有显著创新潜力,以杰出、领军、拔尖人才为带头人/核心成员 | - | - | - | 1.团队成员享受对应人才类别待遇;2.根据团队实际水平,“一事一议”给予特别支持 |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年海内外优秀人才招聘岗位信息表
岗位编号 | 岗位名称 | 岗位类别 | 学科、专业(方向) | 学历 | 学位 | 联系方式 |
23 |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学科研岗 | 教学科研岗 | 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遗传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生态学、课程与教学论(生物)、生物工程类、基础理学类(病原细菌学、环境生物学、酶工程、肿瘤生物学、微生物与生物化学、遗传与发育、植物分子学、野生动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分子与生物化学、植物分子遗传学、环境微生物学)、农业类(农产品风险评估、动物源性农产品生物性安全评估) | 博士研究生 | 具有相应学位 | 院长:0514-87990579 gaoyong@yzu.edu.cn 书记:0514-87972122 lujf@yzu.edu.cn 主任:0514-87979343 006385@yzu.edu.cn |
岗位要求的业绩条件和引进待遇等请咨询学院综合办公室。
五、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
在国(境)内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具备全日制进站工作条件;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符合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招收条件;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流动站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并具有创新性。博士后人员实行年薪制,学校承担五险一金,各项合计约为25-30万元(税前);外籍博士后年薪按协议执行。
六、学院部分课题组招聘需求
序号 | 课题组名称 | 具体专业 | 具体方向 | 技能要求 | 其他条件 | 人才类型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备注 |
1 | 植物分子遗传 | 生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作物遗传育种等相关专业 | 1.植物逆境生物学; 2.植物生物信息学; 3.其他相近方向。 | 掌握植物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掌握植物生物信息学研究技术 | 具有植物(水稻优先)相关的研究背景 | 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师资博士后、一般博士后 | 高老师 | ||
2 | 人兽共患病与免疫学 | 预防兽医学、生物信息学、免疫学、合成生物学 | 1.人兽共患病致病机制和防控技术;2.新型疫苗研发;3.合成生物学;4.微生物暗物质挖掘。 | 分子遗传学、生物信息学、感染与免疫、基因编辑技术 | 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师资博士后、一般博士后 | 殷老师 | yylan@yzu.edu.cn | ||
3 | 动物行为适应与代谢调控 | 动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态学等生物学或生态学 相关专业 | 不限 | 具有动物饲养经验;熟悉数据分析;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有较强主动学习能力 | 优先考虑有生化检测、免疫组化、共聚焦显微镜使用等技能的人员 | 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师资博士后、一般博士后 | 韦老师 | 课题组以布氏田鼠、黑腹果蝇等动物为对象,解析动物的环境适应机制 | |
4 | 合成生物学 | 具有模式生物基因编辑、蛋白质和酶工程、合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 不限 | 具备5年以上从事微生物设计改造、体外生物合成、新酶挖掘和表征等研究工作经验 | 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师资博士后、一般博士后 | ||||
5 | 植物种子发育和品质调控 | 专业不限 | 不限 | 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等 | 体内外蛋白复合体分析;酶的表达纯化和活性分析 | 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师资博士后、一般博士后 | 韦老师 | 课题组有丰富的水稻籽粒突变体,包含已鉴定到突变基因和未鉴定到突变基因但有定位突变群体 | |
6 | 植物环境生理生态 | 生物学、作物学、生态学 | 1.作物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耦合与调控机制; 2.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减排措施; 3.植物根系与土壤互作; 4.农田土壤微生物功能。 | 熟悉生物学(植物和微生物)相关生理分析与分子操作;熟悉数据分析软件 | 具有作物(水稻优先)相关的实验室和田间研究工作经历 | 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师资博士后、一般博士后 | 陈老师 | ||
7 | 植物分子生物学 |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作物遗传育种、园艺(蔬菜)学、植物病理、合成生物学等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相关专业 | 1.植物质体发育; 2.植物储藏器官发育; 3.植物代谢; 4.植物抗逆; 5.植物生物信息学。 | 热爱科研;较强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能力;较好的论文写作能力等 | 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师资博士后、一般博士后 | 胡老师 | ||
8 | 肿瘤生物学与抗肿瘤药物开发 | 肿瘤生物学、生物制药、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 1.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2.抗肿瘤药物开发。 | 熟练掌握分子克隆、细胞培养、肿瘤细胞生物学、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基本研发技术和技能 | 具有新靶点发现或生物药物开发经验者优先 | 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师资博士后、一般博士后 | 张老师 | ||
9 | 植物逆境分子工程与设计 | 植物学、蔬菜学、微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信息学、农学等 | 1.植物; 2.果蔬发育/抗性分子生物学; 3.植物-微生物互作; 4.植物营养学。 | 掌握植物基因编辑、分子设计、遗传转化、蛋白表达纯化、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掌握逆境下植物与微生物组互作的分子遗传学和生理生态学研究技术 | 有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植物-微生物互作研究背景,熟练掌握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技术,尤其细胞磷酸化信号转导 | 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师资博士后、一般博士后 | 丁老师 |
七、主要支持措施
(一)对于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符合省主管部门条件的可以纳入江苏省事业编制管理,在医疗、养老等方面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二)在人才培养、职称评聘、项目申报等方面将提供大力支持和政策优惠。
(三)根据人才类别和实际情况提供办公和实验用房、团队助手、住房、周转房、租房补贴、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支持条件和服务措施。
(四)在教学科研岗位无专业技术职务但科研特别突出的优秀博士,可在两年内享受副教授职责绩效。
(五)符合扬州市相关人才政策资助条件的优秀人才,可享受地方人才政策。
(六)学院拥有青年教师学术年会、交叉学科论坛和“生命科学+”学术沙龙等交流平台,设立“厚基培优”“揭榜挂帅”项目,全方位助力教师成长。
八、招聘程序
高层次人才招聘工作常年开展,随时接受应聘申请。
招聘主要程序是:
(一)应聘者提交个人电子简历至学院联系人邮箱,发送邮件主题格式:姓名+应聘学院+毕业院校+学科(专业)。
(二)学院根据工作程序组织资格审核、考核、考察、公示等。
(三)学校定期召开会议,对拟引进人员进行审议。
(四)学院通知审议通过的人员来校人力资源处办理入职手续。
九、联系方式
院长:0514-87990579;gaoyong@yzu.edu.cn;
书记:0514-87972122;lujf@yzu.edu.cn;
主任:0514-87979343;006385@yzu.edu.cn。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文汇东路48号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8号楼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