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等。
一、招收学科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等。
二、招收类型
在合作导师指导下,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结合的相关研究工作。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等学科博士毕业生均可报名。
博士后为全职在站工作,具体分为A类和B类,A类由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组织考核进站,B类由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组织考核进站。进站后均由南京医科大学和医院统一进行考核管理。未参加过规培的博士通过进站考核可以作为临床规培博士后入职,同时进行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和科研的全面训练。
三、招收条件
01、博士后的申请者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02、申请人近三年内学术成绩应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A类博士后:原则上以第一作者(排名第1)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在南京医科大学高水平期刊(高水平5类及以上,以学校最新发布的版本为准)上发表至少1篇科研论著(高水平期刊目录详见https://kjc.njmu.edu.cn/18603/list.htm);B类博士后:以第一作者(排名第1)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在SCI收录期刊(JCR二区及以上)上发表至少1篇科研论著。
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5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
四、福利待遇
(1)薪资待遇
薪资待遇明细表(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2)专项科研经费
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给予博士后10-30万元的专项科研经费,用于支持博士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3)科研奖励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可按照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相应规定享受额外科研成果奖励。该奖励不计入总薪酬,为叠加发放。
(4)项目申报
支持并协助博士后以负责人身份申报各类项目。
(5)职称晋升
符合条件的可申报南京医科大学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6)择优留院
在站期间工作优秀的博士后优先留院任职;符合高层次引进人才条件的优秀博士后,可按人才引进政策直接予以引进,享受苏州市的人才引进相关待遇。
五、应聘途径
全年接收进站申请。合作导师名单见附表(文末)。
六、个人申请
申请者了解相关信息并联系合作导师或由医院向意向合作导师推荐,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后,提交纸质材料。
七、资格审核及考核
初审通过后,参加博士后进站考核。A类博士后进站考核由姑苏学院统一组织(一般每年3月、6月、9月、12月各一次);B类博士后进站考核由医院组织(全年)。
八、进站及入职
通过考核的申请者,根据中国博士后网站要求办理进站手续,进站手续完成后办理入职报到。
九、聘期任务和期满出站条件
1.博士后进站后须签订《工作协议书》,由博士后、合作导师、学校或医院共同拟定,协议中应明确在站期间的工作任务。
2.博士后期满出站条件:
完成《工作协议书》所确定的研究任务;
按照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规定的格式,完成《博士后研究报告》,并通过出站考核。
十、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邵老师0512-62364512
电子邮箱:szslyypostdoctor@163.com
联系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458号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104室
十一、单位简介
南京医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医学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
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毗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姑苏学院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和南京医科大学共同创建和建设,学院以研究生教育培养、临床和公共卫生研究等为主要方向,包含三个创新中心和一个公共卫生高等研究院。
苏州市立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目前拥有太湖总院、道前院区、白塔院区、山塘院区、康复院区、妇幼院区等六个院区和一个独立的教学培训基地,是一所集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在2023年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平台公布的“国考”成绩中获A+等级。2024年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医院拥有省重点学科2个、省妇幼健康重点学科4个、市重点学科16个,国家级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1个、省重点专科18个、市重点专科17个。是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以及江苏省区域级胸痛救治中心、卒中救治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指导中心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医院目前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个苏州市临床医学中心、9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近三年来,医院共获得4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32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
医院拥有研究生导师185人、教授副教授89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特聘医学专家、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高级人才200余人。
附表:合作导师名单.pdf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