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苏数科集团招聘应届生18人,需邮箱报名。
苏州数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数科集团”)成立于2022年9月,是国有资本主导的苏州市属一级国企。集团围绕人工智能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数字资产运营、数据要素流通、数字产业投资,通过“经营+投资”双轮发展模式,加速驱动数据要素引擎,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切实提升数字城市建设运营效能,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数智开发与运营集团。
苏数科集团下设数字苏州、数据资产及产业生态3大事业群,控股及实际管理二级子企业16家。
为进一步加强集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储备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根据集团年度招聘计划,现组织开展2025年第六批招聘工作,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对象及岗位
招聘对象为应届毕业生。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须在2025年8月31日前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博士研究生可放宽至12月31日),国(境)外高校应届毕业生须在资格复审前取得国(境)外学位并完成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应聘人员须以其最高学历毕业学校、所学专业等资格条件报名。
本次招聘共涉及人工智能工程师等9岗位18人招聘需求,具体详见《苏州数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下属企业招聘岗位信息表(第六批)》(附件1)。
二、基本资格要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政治立场坚定,爱党爱国;品学兼优,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好,无国(境)外永久居留权、长期居留许可,户籍不限。
2.硕士研究生为1995年7月1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为1990年7月1日以后出生。
3.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4.遵纪守法,未受过刑事、党纪、政纪、校纪等处分。
5.实行回避制度,应聘人员不得报考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岗位。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招聘程序
(一)报名与资格初审
1.报名方式:投递邮箱zhaopin@sz-bigdata.suzhou.com.cn
2.报名时间:2025年8月12日至8月25日
3.报名材料:①本人身份证;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留学回国人员国(境)外学位证书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③全日制高等教育各学段在校期间全部课程成绩单;④全日制高等教育各学段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各类奖励证书、资格证书、发表论文及实习经历等证明材料;⑤苏州数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招聘报名登记表(附件2)。
各招聘单位组织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初审,主要核查报名资格与材料完整性。笔试开考比例1:3,未达开考比例的核减核销相应招聘人数和岗位。
(二)资格复审和笔试
资格复审在笔试前进行,主要是对应聘人员是否符合招聘岗位所需资格条件进行现场复审。复审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复审合格的,允许参加笔试,复审不合格的,取消笔试资格。笔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设60分为合格分数线,笔试成绩按30%比例计入总成绩。
(三)心理测评和面试
笔试成绩合格的,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按招聘计划1:5比例,确定面试人选。入围比例不足1:5的,按实际人数进行面试。面试内容以考察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为主,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专业技能测试等方式进行。面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设60分为合格分数线,面试成绩按70%比例计入总成绩。
进入面试环节的应聘人员,统一安排心理测评,作为人员招聘的参考。
(四)体检及背调
笔试、面试成绩合格的,根据总成绩从高到低按招聘计划1:1的比例,确定进入体检的人选。体检项目和标准参照修订后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体检不合格者不得聘用。进入体检人员须在规定时间完成体检,逾期视为自动放弃。集团组织对体检合格的人选实施背景调查。
(五)公示聘用
背景调查结束后,通过集团公众号对拟录取对象公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办理录用手续。因应聘人员在体检、背景调查、公示不合格或主动放弃出现缺额时,可视人岗匹配情况,在总成绩合格人员中,按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
四、其他事项
1.本次招聘工作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由集团人力资源部具体组织实施,集团纪委负责监督。
2.应聘者应如实提供相关信息材料,在招聘过程中一经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取消应聘资格,责任自负。
3.应聘者一旦被录用,须按规定要求进行体检,并在规定时间内报到,逾期不报到的,取消资格。录用人员试用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工资福利待遇按相关制度执行。
4.招聘工作监督电话0512-65201013。
附件:1.苏州数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下属企业招聘岗位信息表(第六批)
2.苏州数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招聘报名登记表
下载二维码(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