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员探秘芯片制造,感受科技魅力,种下科技报国梦。
“原来电脑里的芯片,是在这样的‘超洁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这个小小的硅片这么厉害吗?”8月 26日上午,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孵化器的展厅与实验室里,回荡着少先队员们充满好奇的提问——来自合肥市潜山路学校二年级(1)班智慧少年先锋队的8名少先队员,在这里开启了一场 “近距离触摸芯片科技”的探秘之旅,亲身感受“中国芯”的制造奥秘,种下科技报国的种子。
展厅探秘,了解“芯片的成长故事”
在孵化器中心的展厅,讲解员老师阿永先通过视频给孩子们介绍梳理了芯片的“一生”:从“原材料硅石”到“高纯度硅棒”,从“硅片切割”到“电路光刻”,再到“封装测试”成为最终的芯片产品。再通过展柜里陈列的不同硅片、芯片封装样品,让孩子们直观看到“书本上说的‘纳米级电路’到底有多小”。
“芯片那么小,怎么能记住那么多东西呢?”队长张瀚为拿着展柜里的芯片样品模型反复观察,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大大的疑惑。有的队员还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芯片的电路线宽只有7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这种“实物对照+数据具象化”的讲解,让原本抽象的“集成电路”概念变得清晰易懂。
实验室参观,走进“芯片制造的无菌世界”
参观完展厅,孩子们来到孵化器中心的“超洁实验室”,这里是芯片光刻与测试的核心区域,也是平时难得对外开放的 “科技重地”。隔着透明观察窗,孩子们看到工程师穿着防尘服,在精密仪器前操作硅片;全自动光刻设备发出细微的嗡鸣,将电路图案“印”在硅片上;测试仪器的屏幕上,跳动着芯片的电流、电压数据,实时监测芯片性能。
“为什么实验室里的人要穿像‘太空服’一样的衣服?” 面对孩子们的疑问,工程师解释:“芯片制造需要绝对干净的环境,哪怕一根头发丝、一粒灰尘,都可能毁掉整个芯片。这套防尘服能过滤掉99.99%的杂质,保障芯片的质量。”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还举起自己的儿童手表拍下仪器运行的画面,说要记录这难忘的一次经历。
对话工程师,种下科技报国梦
“叔叔,您为什么要做芯片研发呀?”“能不能做一个‘魔法芯片’让我们的玩具动起来?”“我们国家的芯片技术厉害吗?”,在“工程师面对面”环节,孩子们围坐在孵化器中心的资深工程师身边,抛出一个个充满“家国情怀”的问题。
工程师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给孩子们讲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故事”:“以前,很多高端芯片都要从国外进口,就像我们吃饭要靠别人提供一样。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师在努力研发自己的芯片,就像合肥,已经有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我们的5G芯片、汽车芯片,都在慢慢实现中国造。这个小小的芯片,能让智能家居、智能手表正常工作,未来,还需要你们来设计更厉害的芯片,让中国的科技更强大。”
(少先队员们在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
没有什么比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更深,“原来做芯片这么重要,不仅能让我们的手机、电脑更好用,还能帮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厉害。我以后也要当工程师,研发属于中国造的芯片”,现场少先队员们讲述着自己的“科技梦想”,有的想做“芯片设计师”,有的想做“芯片工程师”,还有的想造“芯片工厂”……
一场探秘之旅,一颗科技种子
这场短暂的“芯片探秘之旅”,或许无法让孩子们立刻掌握复杂的集成电路知识,但它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的“好奇种子”“梦想种子”,终将在未来生根发芽 —— 或许若干年后,今天参与活动的少先队员中,会有人成为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新一代建设者,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国芯”的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