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一个多世纪科技辉煌成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珍藏“亮相”

:2025年09月13日 新京报
分享到: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永久场馆计划于2027年建成,正式开馆时将对外亮相所有珍藏。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水运仪象台”将被1:1复刻,国际上科技发展历程中的计算机将集中展示,清华大学理工学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辉煌成就随时间轴呈现……

9月11日,在“校馆弦歌”专题活动中,正在建设的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首次向媒体展示馆内部分藏品,展现大学校园里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据介绍,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永久场馆计划于2027年建成,正式开馆时将对外亮相所有珍藏。

正在建设的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首次向媒体展示馆内部分藏品。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将设三大展厅,已收藏8000余件藏品

“大家知道中国有很多科技馆,大多为互动展品,很少有藏品,这在国际上称作科学中心,而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一大特色就是‘收藏’。”9月11日一早,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介绍了该馆的筹备历程及定位特点。他介绍,2018年4月,学校决定筹建科学博物馆,几年来,通过合作办展、自主办展的方式举办了名为“电波纪元”“百年器象”“神机妙算”等多个主题展览。据统计,科学博物馆线下展厅五年累计接待8万多人次、1300余个团队,在公众科普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已有5间库房、8000余件藏品,是国内第一个兼具收藏型、综合类、研究性的科学博物馆。

目前,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永久场馆已经破土动工,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2027年建成开放。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与科学博物馆联合党支部书记、科学博物馆事业发展部负责人范爱红介绍,永久馆址位于校园东部艺术博物馆与美术学院大楼之间空地,展厅面积约6000平方米。永久馆舍将设主展厅、清华厅和特展厅等三大展厅。主展厅展示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清华厅展示清华理工学科的发展历史,特展厅将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合作、主题布展。

“‘清华厅’将沿着时间轴线,展示清华理工学科一个世纪以来的辉煌历程。展厅中的每个展项,都诉说着清华科学家求真探索、攻坚克难的故事,我们不仅展示科技成果,更希望传递背后蕴含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科学博物馆收藏部负责人、“清华厅”策展人刘年凯在“百年器象”展厅说道。

通过合作办展、自主办展的方式举办了名为“电波纪元”“百年器象”“神机妙算”等多个主题展览。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说起展厅里的展品,刘年凯和同事们都很有感情,“都是团队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件,是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陶葆楷1946年从美国购回的“高压灭菌器”,也是环境学院的“镇院之宝”,在使用近半个世纪后移送到科学博物馆收藏。

在“百年器象”展厅,还特别设立了“两弹一星”清华元勋展区。据了解,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人。清华大学物理系2025级博士生、科学博物馆志愿者杨晓旸介绍了这一段历史,“这些元勋在上学期间需要穿越炮火覆盖的区域才能获得重要文献,当时他们的学习条件和我们现在大不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艰苦奋斗、潜心学习,为中国科技事业更进一步而努力。”

还原千余年前水运仪象台,将成“镇馆之宝”

精品收藏临时展厅陈列着18世纪的六分仪、19世纪带正午炮的地平式日晷以及波义耳空气泵、帕斯卡计算器、伽利略望远镜的复制品等诸多历史性的科学仪器精品。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科学博物馆学术部负责人、永久场馆“主展厅”策展人王哲然介绍,未来的主展厅将以科技文物与复原模型为核心,结合互动与多媒体展项,系统呈现东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览涵盖古代天文与机械、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深刻互动。

“我们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建馆初期就启动了‘收’‘买’‘造’三项工作。”吴国盛表示,虽然永久场馆仍在建中,但丝毫不影响科学博物馆临时场馆藏品收集工作的细致程度,其中包括收集清华校内外历史性的科技器物,动员全校师生、校友以及社会热心人士捐献;利用校友及社会贤达的捐款买进海外旧物市场的珍稀科技制品;通过科学史复原实验室以及与专业公司合作,研究、制造、复原失传科技器物。吴国盛特别提及科学博物馆区别于其他类型博物馆的特殊性,“在科学博物馆里,复原科学仪器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性工作,它对理解科学发生现场、梳理科学方法、传承科学精神具有非常切身的价值和意义。”

清华科学博物馆永久馆舍将1:1复原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水运仪象台”。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科学博物馆永久馆舍将1:1复原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水运仪象台”,这是中国古代体量最大、耗资最多、机械技术含量最高的单体科技制品。水运仪象台及相关天文机械展品复原项目首席科学家林聪益是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高级研究员,他研究这一仪器已经超过20年。

林聪益介绍,早在1127年,因金人入侵开封,水运仪象台被破坏后,原件正品就已消失。科学博物馆将依据《新仪象法要》以及当代工程技术原理,完成这一重要展品的复原。届时,观众可以通过多种路线观摩科学博物馆这12米高度的“镇馆之宝”。“水运仪象台就是当时的天文台,我们将对其进行等比例、全功能复原,不仅弘扬中华传统科技成就,还将建构科博展厅的知识入口,连接各子展厅的科技知识体系,更好发挥博物馆在科学教育中的实际功用。”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一千 年前 北宋 水运 将被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呈现一个多世纪科技辉煌成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珍藏“亮相”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