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屠夫”又火了,卖猪肉20年身价过亿:读书从来就不会没有用

:2019年11月28日 家长微言
分享到:

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它可以改变思维,思维可以决定你的命运。最近,在微博上刷到一条热搜,很是感慨:#北大屠夫20年后还在卖猪肉#陆步轩,就是热搜中的那个北大屠夫。1985年以西安市长安区文科第一的...

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它可以改变思维,思维可以决定你的命运。

最近,在微博上刷到一条热搜,很是感慨:

#北大屠夫20年后还在卖猪肉#

陆步轩,就是热搜中的那个北大屠夫。1985年以西安市长安区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毕业后陆步轩先后从事过各种职业,后在长安区经营一家肉店,2003年被媒体报道后出名。

如今,他已身价过亿,与另一位北大师兄陈生一起创立了“壹号土猪”,现在该品牌已被估值超过40亿元。

“壹号土猪”宣传海报△

仅仅去年一年,“壹号土猪”销售额就达到了惊人的18亿,远远超过了其他猪肉品牌。

时隔20年,陆步轩自己也不会想到,如今的他会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只不过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被群嘲的“北大屠夫”,而是成为了人人吹捧、敬佩的商业新星。

曾经,他是北大的“黑点“

2003年,有这样一个报道横空出世,震惊了全国亿万群众:

《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

报道中的这个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名叫陆步轩。

在1985年,他以高出本科线100多分的成绩成为了当年长安县的文科状元并顺利进入了北大。

在收到通知书的那天,他骑着自行车挨个的告诉每一个认识的人,自豪的大喊道:“我成功了!”

而向来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父亲,也为了儿子考上大学大摆宴席庆祝,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农村人的思想都很简单质朴。在父亲心中,考上了北大也就意味着,将来儿子一定能成为栋梁之才,获得高官厚禄;陆步轩也期盼着自己能成为一名文字工作者,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命运却偏偏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北大毕业以后,陆步轩被分配到长安区柴油机厂工作。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厂子干了没多久,他觉得没什么意思,又有点屈才,便辞职离去,跟着别人一起下海经商。

他满心欢喜的以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能从中捞一笔大钱。结果,钱没有赚到,自己反而欠下了一屁股债。

曾经的单位回不去,生意又没什么起色,陆步轩就这样在一潭死水中挣扎了六七年。

他突然悲哀的发现,身边的同学已经混得风生水起,唯有自己的事业、仕途全部成了一场空。

为了还掉欠下的债款,无奈之下,陆步轩在西安开了家“眼镜肉店”,操起屠刀干起了卖肉的行当。

对于“屠夫”的这个身份,他的内心是充满着抗拒的。

因为当时的他与周围的很多人一样,觉得“屠夫”这个职业,没有什么高门槛,即便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一样可以做。

为了掩饰自己的大学生身份,他宁愿冒充成大字不识的文盲。曾经在他肉铺旁边有家小商店,出售烟酒和书报杂志,他每次去商店,只买烟酒,从不买书报,老板以为他目不识丁。

陆步轩以为,只要他一直隐藏下去,也能马马虎虎的把日子过了。只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苦心隐藏了许久的身份,还是被人发现了。

北大学子街头卖肉的报道一出,陆步轩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肉摊的生意突然好了起来,但陆步轩本人也变成了“妖怪”——人们来他的肉摊买肉,不是因为他卖的肉有多好吃,而是大家都想亲眼目睹这个“北大学子”,是怎么变成屠夫的。

那段时间,是陆步轩最难熬的一段时光。不少围观的人看着熟练操刀切肉的他,纷纷发出感慨:

“看这剁肉的架势,绝对的真把式。”

“卖个猪肉还用上大学吗?小学毕业都会卖!”

“连北大出来的都要去卖肉了,这个社会是怎么了?”

流言蜚语像雪花一样,纷纷向陆步轩袭来。此时,陆步轩的父亲也知道儿子做了屠夫,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几度掩面,“他是这个村唯一的北大学生,可现在只能靠卖猪肉过活。我心里难过啊!”

整整十年,他都没有走出“北大屠夫”的阴影,

以至于毕业15年后,他受邀回到北大做创业讲座时,曾经多次哽咽: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但是北大并没有瞧不起我,而是对我予以积极鼓励。”

读书,真的无用吗?

“陆步轩现象”之所以成为当时人们谈论的热点,最大的原因是,他的经历打破了人们对“读书有用论”的认知。

甚至在当时,很多人把陆步轩当作了反面例子。有些人甚至拿来揶揄他们的小孩:

读书不一定是有用的,你看看陆步轩,读了北大还不是去卖猪肉。

说句话糙理不糙的话——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读书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能毕业后找个好工作,然后让好工作带自己更快的发财。

毕竟,学历是个敲门砖,这点似乎不假。

可卖猪肉的陆步轩,狠狠的打破了人们这个固有的思维定律,成为了一个“异类”。

大家都觉得,陆步轩沦落到卖肉这个地步,是不应该的。人们理想中的北大毕业生,不是应该做大官,做大老板的吗?怎么去卖肉了呢?

当事情的走向没有按照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前行,人们就会轻易的动摇自己以往的信念,认为读书是无用的。

学生时代的陆步轩也一样,曾经指望北大改变命运。做了屠夫卖起猪肉他,又羞于提起自己北大学子的身份。

可是大家却忘了,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

正如北大老校长许智宏说的那样,“北大学生可以做主席,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

如今的陆步轩,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只是说他想明白了:“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读书能改变思维。”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本事将这些门槛不高的工作,做成一番事业。

而改变他们命运的,不是那封录取通知书,而是他们读完大学以后被大学改造过的思维。

读书无用论,是底层人的思维

令我略感悲哀的是,

如今在偏远地区,依旧有很多人觉得读书是无用的。

前阵子,我认识了一个玩电竞的小伙伴,跟他聊起了他从事电竞工作的经历。

令我吃惊的是,这个男孩今年才21岁,初中没有毕业,却已经想着娶老婆的事情了:

从和他的聊天中,我知道他来自一个较为偏远的农村,家里有个小卖部,哥哥姐姐都很早出来工作了,

他的父母也认为孩子应该早点出来打工帮补家里才是正事。

也许,很多人觉得我没有资格指点人家的家事,但我确实为这个男孩感到可惜——这个男孩很有电竞天赋,如果他能接受高等教育,相信他能有更好的前途。

可如今,他却只能从事最普通的“陪练”工作,并且非常不稳定,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

我建议他多读一些书,或者去读个中专或者大专,但他觉得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周围的同龄人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娶了老婆。

其实,这么年轻,怎么可能会来不及呢。

再读几年书,出来也才二十多岁,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你去探寻。

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他的问题,还有他家里的认知,以及他周围这个环境的影响——他们都认为读书是无用的。

我不禁遗憾的想,如果他读了书,现在可能已经被招到电竞公司去打比赛了,他也能利用他的思维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但这一切,因为没有读到书,从而与他无缘。

读书,感受思维广度的美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读过的书,如同小时候吃过的食物,长大后你早已记不清具体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其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我们的骨头和肉。 

就在前不久,被网友们戏称为“神仙打架”的央视主持人大赛中,有一段精彩的内容,就让人看到了读书对人思维的影响力。

选手张安琪抽到一则关于女收费员受委屈后,下一秒又能继续为客户微笑服务的新闻素材,要求她在90秒内完成一段即兴主持。

在这么短的准备时间里,她能否顺利通过考核?大伙儿都为张安琪捏了一把汗。

但张安琪的表现非常从容,她先阐释了新闻的大致内容,然后做了剖析女收费员:

从态度来看,她作为一个工作者,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同时去帮助他人。
从温度来看,生而为人,她愿意把微笑带给这个世界再换一种角度来看。
我们很多岗位的工作人员,在遇到此类事件的时候,心态跟女收费员都是大相径庭的。
所以无论是态度 、温度还是角度来说,这位女收费员,都值得我们为她点赞。

这段即兴主持非常精彩,让网友大呼,简直“张口就是满分作文”。

然而这一波惊叹还没消化,主持人撒贝宁又为观众带来了更大的惊喜。

他敏锐地挖掘到这个新闻比“敬业”更深层次的内核——“心酸”,一语中的指出服务业所缺乏的人文关怀,认为只有服务者诚心,被服务者才会真正暖心。 

短短数句,便将对整个新闻事件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惹得网友一片赞叹,甚至将“撒贝宁的思维能力太强了”这个话题,直接推上热搜排行榜。 

北京大学强世功教授说,在毕业以前,一个学生是在校园里生活,但毕业以后,是校园在这个学生身上生活。

从名校毕业的撒贝宁便是通过自己的思想,言谈和举止,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在一个人身上展示的魅力。 

孩子,当我们的认知储备越完善时,思考和权衡的能力便会随之增强,看问题也会日趋深刻和通透。 

在漫长的一生中,你所有的思虑,言行,其实都受到人生初期你所接受教育的深刻影响。

努力读书,上更好的学校,并不是为了这个学校的名气,而是这里的理念,品德和情怀,最终会在你的内心扎根,武装你的思想,让我们看得更深,更远。 

世界每天的变化速度已经超乎每个人的想象。而学习带来的视野、能力、人脉、资源,一定是能够让你紧紧追赶时代的资本。

你要相信:当你把书读到一定的境界,你会看到很多人所看不到的东西。

读书,去遇见更有趣的自己

人生一世,难免波折。

顺境时,在生活中发现乐趣;困境时,在自己身上也能找到兴味,这便是读书的魅力。 

曾有人说,书不是谋生工具,而是思想家眼中的万千世界。

因为你见识过他们的认知,便会更容易放下焦虑、困惑和不安,用生活的美好去填补内心的空隙。

孩子,读书正是这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

无论将来如何,始终保持这一份情趣与雅度,终有机会去遇见更有趣的自己。 

孩子,你现在能明白读书对思维的影响力有多大吗? 

这些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你看过的每一本书,学过的每一项本领,掌握的每一种知识,都会如同春雨润物般,日渐深入你的心灵,影响你的行为,并为你的未来打下伏笔。

世界或许大雨滂沱,人生也难以一帆风顺,当无人能为你背负更多的时候,我希望你自己就能成为温暖,自恰且有力量的那个人。

[我要纠错]
[编辑:王振袢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读书 不一定 改变 命运 但它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北大屠夫”又火了,卖猪肉20年身价过亿:读书从来就不会没有用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