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北京海淀实验中学的一场讲座推送,引发广大网友关注:该讲座倡导,女生应像白棉花一样清白,“守身如玉,心无邪念(网聊)”,并称,女生穿得少容易引发男生邪念。被网友质疑为“女德班”后,该...
12月9日,北京海淀实验中学的一场讲座推送,引发广大网友关注:该讲座倡导,女生应像白棉花一样清白,“守身如玉,心无邪念(网聊)”,并称,女生穿得少容易引发男生邪念。被网友质疑为“女德班”后,该校紧急删除讲座相关内容。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已经获悉此事,正在与海淀实验中学积极沟通。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采访时表示,讲座带有刻板的性别认识,建议消除“女德教育”,同时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中学讲座称女生应“守身如玉” ,学校:已关注,正在处理
12月9日,一则署名为海淀实验中学的公号推文在网络引发争议,该推文写道,“让刚进入青春期的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自身,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海淀实验中学初二年级邀请索老师开设男生、女生成长课,助力学生成长,成就卓越的自己。”
推文显示,该课程分为男子汉和女生专场,“索老师将男人分为三类:弱夫、暴夫、丈夫。鼓励男生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大丈夫……向男生普及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人的性格也分为金、木、水、火、土,同时五行又分阴阳,每个人生下来都有阴阳两面,如果不加注意,不能约束自己,就会显露出阴面特征,阻碍自身发展。”
推文称,“索老师认为,女生应该像一朵棉花,棉花洁白、温暖、柔和、平等、绵长,女生应该自重、自爱、性情温和、平等待人、性情稳重。”
相关PPT还附图文称,“姑娘必须要清白,守身如玉,身子清白……眼不视邪物(邪书),心无邪念(网聊)”。
“做姑娘的要懂得自重、自爱,姑娘上街穿的特别少,裙子特别短,露胳膊、露腿、还露肚脐,男孩子看到会动邪念。万恶淫为首!造成这个恶谁来负责呢?这是自己作贱自己!”
该推文还摘录了多名学生的心得,“妇女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悍妇,弱妇和贤妇……古时有许多行为,品行不正的女性”“听了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我应该洁白:守身如玉,保护好自己”。
该推文推出后,引发广大网友吐槽,有网友称,“这不女德班吗?”
据多家媒体报道称,海淀实验中学工作人员称,该授课老师是学校的老师,“她个人比较关心心理学”,该课程本意是正面引导孩子们,学校已经关注到该事件,正在进行处理。目前,这篇推送已被删除。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已经获悉此事,正在与海淀实验中学积极沟通。
专家:讲座带有性别刻板认识,需要加强监管
12月9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采访时表示,讲座内容出现“女德教育”,牵涉到学校对讲座内容的把关,建议消除“女德教育”,同时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熊丙奇介绍,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一直在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还于2014年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但是,究竟怎样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哪些是传统文化教育,却存在诸多探讨完善空间。围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
“这个老师的教育内容,还带有刻板的性别认识,这并不适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对男女生进行性别教育,都应该立足自主、自强。”熊丙奇说,这类打着传承传统文化旗号的“女德教育” 屡禁不止,有的是校外机构组织,有的是学校邀请讲座,此前大学邀请校外专家讲座也曾引发争议、质疑。而校内讲座就牵涉学校对讲座内容的把关。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给孩子灌输男尊女卑的观念“不敏感”,是导致这类宣传封建糟粕的“女德教育”能屡停屡办的重要原因。
他认为,这类“女德教育”,和屡遭舆论质疑却屡屡在校园中出现的让学生集体给父母跪拜的感恩教育十分类似。两者都打着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旗号,但却违背现代教育理念。由于这类教育活动不涉及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只是教育培训内容不合适,因此监管部门很难监管。
他说,校方只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不再进一步了解讲座内容,殊不知,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的内容,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去糟粕,取精华。
“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名,进行‘女德教育’,社区中有,校园也有,都说是为了家庭和谐,提高幸福度,但宣扬的是男尊女卑、逆来顺受。”熊丙奇分析说,这类观点,与现代社会强调人格独立,摆脱人身依附关系的现代教育背离的。
“这也暴露出灌输教育方式所造成的思辨能力缺失问题,以及积极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他表示,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里,存在功利化、应试化、概念化、形式化的倾向。
相关参与者要有基本的教育常识,以及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开展对学生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有对教育内容的科学设计、论证,不能各行其是。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