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
宇树、云象、九识、睿尔曼……十几家国内机器人头部企业的机器人汇聚一处是什么景象?7月3日,在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家大型机器人4S店开进了学校的实训楼,校企合作,探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也为学校人工智能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探索着产教融合的新模式。
产教融合新探索
机器人、机器狗成群结队“上大学”
两个宇树人形机器人结伴跳舞,几只机器狗趴地卖萌,四轮机器人走廊里见人就“招惹”,服务型机器人依旧安静有礼貌……随着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白海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潍坊)正式揭牌,这一群形色各异的机器人也正式亮相。
这个覆盖机器人产业链中下游、致力于推动具身机器人技术赋能工业场景的服务中心,是全国首个落地职业院校的城市级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中心以创新的“1+X+N”模式为核心,精心打造了集“体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给、信息反馈”为一体的智能机器人“4S”服务模式。
“在这个中心,有十几家国内主流机器人企业的机器人产品,在后期的运行中,也会有更多新型的机器人更新和加入。”北京白海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昭介绍。
虽然样子呆萌可爱,但这群走进大学校园的机器人所承载的使命并不简单。
正如山东信息职业学院院长丁文利在中心揭牌仪式上所言,“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前沿,更是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的关键引擎。今天,智能机器人(潍坊)服务中心的建成启动,正是我们积极践行国家‘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战略要求的生动实践。”
聚焦智能机器人后市场
探索人才培养新空间
当很多人还被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吸引时,在中心的“机器人医院”,学校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大一学生冯嘉昊已经和同学们对机器人“下手”了,摆弄着各种机器人领部件,他们希望未来能与这些机器人更深入“交流”。
“原本就对机器人很感兴趣,但第一次接触这么多型号机器人还是很激动,接下来能跟来自企业的机器人工程师学习,还是很期待的。”冯嘉昊说。
“通过参与智能机器人工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软件与大数据系主任武洪萍介绍,实训室主要面向本校软件与大数据系学生,支撑课程实验、竞赛集训等教学需求。也向跨学科团队开放,促进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校内外跨学科应用研究。这里还可提供职业技能认证、竞赛孵化与项目开发支持,实现资源高效调度。
“以汽车行业后市场思维为模型,打造智能机器人服务新生态。”中心走廊上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心成立的目标,但人才培养依旧这里最重要的主题。
“中心以‘校园 + 产业园’双园机制为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智能机器人‘4S’服务模式,将企业技术需求转化为教学项目,让师生参与机器人定制、售后等真实业务。通过‘学生 - 学徒 - 准员工- 员工’培养路径,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同时推动科教融汇,促进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要培养 ‘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人才。”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