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小学暑期开展学生共同体活动,包含共读、运动、手工、科技馆研学,促进协作成长与综合素质提升。
暑假期间,在济南高新区教育文体部的指导下,济南高新区稼轩小学积极开展学生学习共同体活动,学校校二(8)班以 “打破孤岛式假期” 为目标,组建暑期学生成长共同体小组,围绕共读、运动、手工、科技馆研学等维度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协作中积累知识、锻炼能力,让暑假成为综合素质提升的 “黄金期”。
“要是能给稻草人装两条会跑的腿,它就能帮老妇人赶走虫子了!”8月上旬的一个午后,二(8)班的成长共同体小组成员围坐在社区图书角,围绕共读的《稻草人》展开讨论。这是班级暑期共同体 “共读滋养思维” 活动的常规场景 —— 学生们不仅读课文,更结合文本开展创编与实践。
共读过程中,孩子们被叶圣陶先生笔下 “目睹苦难却无法动弹” 的稻草人牵动情绪,不少人因故事里的情节红了眼眶。为让书中形象 “活起来”,他们发起 “假如稻草人会说话” 创编活动:有的学生提议给稻草人画 “会跑的腿”,有的学生编了 “金嗓子咒语” 帮它发声,还有的学生想给它装 “会动的手”,让它能帮渔民收起渔网。讨论结束后,两个女孩灵机一动,找来了竹竿、旧布料,动手做了个 “会微笑的稻草人”,还带着它去守护社区菜园的蔬菜。
二(8)班班主任徐苹表示,共读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读进文字,更在于让他们将书中的善意转化为行动,孩子们在讨论中学会共情,在动手实践中理解 “责任”,这正是共读滋养心灵的生动体现。
“传球!这边有空位!” 暑假期间,学校操场或社区运动场上,总能看到该班学生成长共同体的学生们开展运动的身影。结合暑期特点,共同体每周安排 3 次集体运动,涵盖跳绳、接力跑、简易篮球赛等项目,既锻炼体能,也培养团队意识。
据家长志愿者们观察,持续的集体运动让孩子们变化明显:持续的运动不仅减少了孩子们暑期久坐的时间,提升了心肺功能,更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沟通、懂得了遵守规则,也增强了抗挫折能力。运动中释放的多巴胺,也让孩子们能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暑期生活,同时在共同体中结识了更多伙伴,增强了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
“你看我的鸭子,它在歪着头笑呢!”8月15日,在 “巧手创造未来” 主题活动中,学生们围着桌上的黏土 “加油鸭” 叽叽喳喳地分享。这场活动由家长代表刘维萍牵头,她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暑假里主动加入共同体志愿队伍,带着孩子们用黏土捏制 “加油鸭”。
活动现场,刘维萍先示范揉泥、塑形的基础手法,再教孩子们用工具给小鸭子做眼睛、翅膀。学生们按共同体分组围坐,有人捏得圆润可爱,有人捏出 “歪脖子” 的俏皮造型,还有人给小鸭子加了 “波浪形尾巴”。过程中,学生王梓桐因总捏不好鸭子的嘴巴急得直挠头,同组的赵佳琳主动把自己的半成品递过去:“你看,把黏土搓成小圆锥,再轻轻按扁就行,我教你!” 在同伴的帮助下,王梓桐终于捏出了满意的嘴巴,还特意给鸭子加了个 “笑脸”。
“揉泥的时候,心里的毛毛躁躁好像也被揉平了。” 学生们的感受道出了活动的意义。“加油鸭” 的形象本就带着积极寓意,捏制时的专注能平复情绪,看到伙伴们的作品时会生出 “一起创造美好” 的归属感。
如今,孩子们把自己捏的 “加油鸭” 摆在书桌前,既是暑期生活的纪念,也成了彼此的 “成长约定”:像小鸭子一样元气满满,互相为进步 “加油”。
“这个星球仪会跟着手转!”“原来火箭是这样脱离地心引力的!”8月下旬,徐苹组织学生走进科技馆,开展 “科学启蒙” 研学活动。馆内的互动装置、模拟实验和前沿科技展项,让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不少人拉着同伴的手在展台前驻足许久。
在 “航天模拟区”,学生们围着火箭模型讨论:“为什么火箭要一节一节的?”“宇航员在太空怎么吃饭?” 讲解员耐心解答后,还邀请他们体验 “失重模拟” 装置。
在 “自然科学区”,孩子们还体验了 “水循环模拟”“植物生长观察” 等互动项目。“课本里说‘水会变成云再变成雨’,今天亲手操作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学生楚筱琳说。徐苹告诉记者,这次研学活动的价值,在于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孩子们在集体探索中不仅积累了科学常识,更因同伴的鼓励敢尝试、愿提问,这种 “探索无界” 的意识,正是科学启蒙的重要起点。
这个暑假,学生们在共读中滋养心灵,在运动中锤炼品格,在手工中传递温暖,在研学中点燃好奇。正如家长们所说:“以前暑假孩子要么宅家要么上补习班,现在和伙伴们一起学、一起玩,不仅学到了东西,性格也更开朗了。”稼轩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学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活动,让 “协作成长” 的理念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助力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