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教育大会召开以来,海安市教育体育局在第一时间组织全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同时启动海安市教育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目前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择期召开。贯彻南通教育大会精神,海安将着力做好...
2019年12月3日《南通日报》
开创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书写人民满意教育新篇章
海安市教育体育局局长 章晓丽
南通市教育大会召开以来,海安市教育体育局在第一时间组织全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同时启动海安市教育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目前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择期召开。贯彻南通教育大会精神,海安将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抓住“一个核心”
教育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导和基石。创建教育现代化是南通教育大会提出的教育发展总体目标,海安将以教育现代化指标达成为抓手,一项一项抓落实,一块一块抓创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内涵、外延和意蕴。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保障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全覆盖。加快推进小学、幼儿园的布点建设,主动适应城市空间发展变化,基本实现城区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均衡。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建立消除大班额长效机制。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校园育人环境。
突出“两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优化教育布局。当前,海安教育和兄弟县市区一样,面临着城镇挤,乡村弱的双重挑战。海安将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布局一体化的现代教育体系,使学校布局与城乡常住人口变化趋势相适应。构建以公办为主、就近入园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平均每1万常住人口配置1所幼儿园的学前教育配置目标。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机制,持续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建设计划,优先保障乡村“两类”学校建设,确保到2020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到2022年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
第二个重点是加强队伍建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海安将按照“四个相统一”“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要求,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面向幼儿园、小学各学科,以及中学紧缺学科,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个定向生培养计划,引导优秀学子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健全义务教育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增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继续办好宁蒗“海安班”,放大“宁海模式”引领效应。
围绕“三个发展”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构建普惠健康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2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推动“沉浸式”教研方式,提高保教水平,杜绝“小学化”倾向。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出台《海安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保障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对账销号,加快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精品化”发展。完善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城区内、城乡间、区镇内集团化办学,加强城乡学校结对共建。确保2022年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坚持办适合的教育。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开发高品质的校本课程体系,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推动分类发展形成体系,满足学生选择需求。全面推进省级和南通市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到2022年,将曲塘中学、实验中学打造建成有特色、有影响的高品质高中,跨入南通第一方阵。易地重建立发中学,争创江苏省四星高中。积极扶持民办普通高中,探索综合高中建设。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提升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与办学层次,海安中专力争在2020年建成省现代化示范校,2022年跻身省职业教育领航学校行列。
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党建为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育现代化创建,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信念。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促进学校治理更加有序、规范、科学。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南通市各项部署要求在海安教育系统落地生根。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坚持育人为先。坚持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系统开展未成年人读书节、“向国旗敬礼”、践行“八礼四仪”、红领巾寻访以及评比表彰“新时代好少年”“最美中学(中职)生”等品牌活动,巩固和发展“德育联盟”品牌。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综合施策严控青少年近视率。加强青少年美育,提高美育课程质量。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坚持质量为本。旗帜鲜明强化质量意识,完善前后相继、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监督长效机制,实施综合素质评定、学业水平测试、中考科目考试“三位一体”考核评价;突出理念创新、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加强高品质高中建设,加强新高考研究,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不断增强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大力推广“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更多更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和拔尖人才。让海安教育的质量名片更加闪亮,继续为南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坚持保障为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逐步提升各级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支出水平高于省定基准,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总额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体制,依法依规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差异系数,保障困难群体依法平等接受各级各类教育权利,完善扶困助学体系。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