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无接触式的测温加人脸识别装置,快速监测体温;利用无人机进行消杀工作;……为了保障中小学顺利开学,记者昨天了解到,南京市各区、各中小学积极准备,采用多种“硬核”科技手段,助力开学防控。测...
加装无接触式的测温加人脸识别装置,快速监测体温;利用无人机进行消杀工作;……为了保障中小学顺利开学,记者昨天了解到,南京市各区、各中小学积极准备,采用多种“硬核”科技手段,助力开学防控。
测温加人脸识别,1分钟可通过100人
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是一所在校生人数较多的学校,全校师生近3000人。开学以后如何高效、快捷、准确测量体温对于学校来说是一大考验。
“早上7点半到8点,学生进校的高峰期,使用传统的额温枪测温后进校,容易造成人员聚集,效率也不高,所以需要有更高效的测温手段。”该校副校长蔡琳说,因此学校准备在校门口安装一套无接触式测温加人脸识别一体机,助力高效防控。
该套设备占用的空间并不大,主要由一个站立的支架以及上方的摄像和人脸识别系统组成,设备支持戴口罩人脸检测功能,无需进出人员摘除口罩,避免出现室外摘口罩造成的交叉感染。在学生进校时,设备将自动追踪人脸,快速判断人员是否有权限进出学校、体温是否正常。“1分钟大概可以通过100人,效率非常高。”蔡琳说,目前学校正在做安装前的准备,包括确定机器安装位置、高度等。整套设备预计在月底安装到位。
另据介绍,有别于传统的人工测温方式,该套人脸测温识别设备还和现有保卫处的安保系统进行了联通,对进出学校的人员信息实时记录,包括进出时间、进出地点、人员姓名、人员温度、联系方式等关键数据。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学校防疫应急小组可以根据信息化平台第一时间查询到相关人员信息,为应急防疫提供关键信息保障。”蔡琳说,学校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为全校师生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使用无人机消杀,实时监测师生体温动态
在雨花台区,为了全方位做好中小学预防性消杀,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教育部门聘请第三方,出动无人机进行消杀。
雨花台区教育局技装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们聘请第三方对全区中小学已经进行了2轮消杀,第一轮主要对所有学校、幼儿园室内进行全方位消杀,第二轮则是对校园外的操场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杀,外部消杀时就用上了无人机。
“无人机消杀具有喷洒均匀、覆盖面广等特点,主要用于面积较大、整体消杀覆盖较难的环境。相比传统的人工消杀,无人机消杀效率更高。”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在及时落实物资保障的基础上,该区还为各学校、幼儿园采购配备了智能化测温人体安检门,目前已经开始陆续安装。
此外,上月“雨花教育系统师生员工体温监测与健康管理平台”正式启用,在教育系统全域实现师生员工体温动态监测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健康管理,建立家校共测、数据共享、适时传输、动态监测、整体数据分析与预警机制。平台自运行以来,日填报率达100%,做到疫情早发现、早预警。
排查师生行程,合格才能申请开学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沈峰告诉记者,在开学之前对师生的排查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区要求各校掌握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行程动向,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和健康史等关键信息,重点关注假期有无到过疫区、国外,对开学前返回的,要求做到“一人一案”进行评估,并配合做好居家隔离14天。“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防疫物资的准备。前期区内各学校已经准备包括医用防护用品、教职工、后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工作服、洗手液等和消毒剂、消毒设备、体温测量工具等。根据省教育厅开学工作的细化方案,口罩等防护用品的数量有所增加,各学校还要想办法备足备齐,高三、初三年级先行开学期间师生每人每天配齐两个口罩。”沈峰说,与此同时,这两天该区将启动中小学校开学验收评估,评估合格的学校才能申请开学。
记者从南京市六合区教育局了解到,该区此前已经对各校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南京市六合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学校防控组派出15个工作组从3月23日下午开始逐一验收各中学的开学准备工作,验收合格后,向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提出申请,经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同意后开学。
刚刚,南京市教育局也发布了最新开学提示。
南京教育发布
这个超长假期里,在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积极开展“疫情教育课”“身心健康课”“劳动教育课”“学生家长课”,确保“停课不停学”,让南京学生有所成长、有所收获。特殊的假期即将结束,在此,我们要对全市老师、家长、同学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离开学越来越近了
这段时间
学生和家长如何调整状态
一起来看↓↓↓
1
给同学们的温馨提示:
调整身心、端正态度、加强沟通
● 调整作息时间。这个超长寒假相信已经打乱了一些同学的生物钟,那么在临近开学的这段时间,需要逐步恢复到上学的作息,以便开学之后能更好适应。最好在开学前一周左右逐步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树立时间观念,训练早睡早起,在家作息时间尽量向学校作息时间靠拢,这样才能在开学后尽快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缩短不适应期。
● 调整心理状态。随着全国陆陆续续开学,学生心态一定有所波动,容易焦虑自己什么时候返校。这个时候,请大家放平心态,等候学校的通知,每日按照要求照常在网上上课,保证学业不落下,做好返校学习的准备。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查漏补缺,整理自己的知识网。
● 归类整理学习用品。居家学习这段时间,有的同学养成懒散、注意力不集中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开学前要把手中电子产品等来个“刀枪入库”,上网课期间使用,结束学习就要收好,不要沉迷电子游戏等。收拾好这些东西之后,再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归类整理。
● 制订学习计划。快开学了,自己要端正学习态度,走出网海,找回自己才对。自己要确定新学期学习目标,树立自信心,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计划要针对实际,切实可行,不可高不可攀,束之高阁。
● 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尽管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但是输入性风险依然存在,防控措施依然不能马虎大意。要学会“七步洗手法”和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在寒假里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一定要坚持。要提前跟老师沟通,了解学校疫情防控的要求,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准备。
● 及时向老师报告健康情况。在特殊时期,按时上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保证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开学前,更要时刻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出行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如实汇报。越要临近开学,疫情防控越是要打起精神。
2
给家长的温馨提示:
心理支持、学业鼓励、生活照顾
成年人首先要保持乐观心情、正常的生活规律和严格的作息时间,给孩子做榜样,理解信任未成年孩子,不能简单限制、责怪、否定,要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危机,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家长在孩子复学后,要积极配合教师,帮助孩子查漏补缺,不掉队。怎样让孩子们尽快步入学校学习的正轨呢?
● 主动与学校保持密切合作。返校复课在即,家长们应该主动和学校教师保持有效联系,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发挥学校集体教育和家庭个体学习的各自优势,以保证孩子学习好习惯的持续养成。
● 调整生物钟并加强运动。家长要主动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以及午间休息,调整孩子在家的生活节奏。同时有意识地加强孩子在家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唤醒孩子的身体机能,在返校前让孩子的生物钟跟上学校的节奏。身体机能跟上了,孩子们的适应就会更快。
● 调整饮食结构。居家闭关的这段时间,每天被美食包围,运动量减少,一部分同学“发福”了。在生活、学习秩序逐步走向正常的这段时间,需要父母和同学们一起努力,调整饮食结构,平衡每日的营养摄入,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以便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 循序渐进调整心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足够的心理能量重新回归正常学校生活,家长们首先不要焦虑,要引导孩子从权威渠道了解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让孩子对病毒和疫情有清晰科学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 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请家长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引导并和孩子一起,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做好家庭晨检,学生及同住家人每天测量体温。做到“少出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措施,助力疫情防控。
● 制定合理的复学出行计划。开学后,家长要和学生继续注意往返学校途中的个人防护,路途较近的优先选择步行、骑车,路程较远的建议自驾。同时,家长要提前完善或更新自己的联系方式,打听好接送地点和时间,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错峰接送孩子。
● 罗列返校清单。家长们要和孩子们一起罗列返校清单,包括作业清单、学习用品清单、学习目标清单和问题障碍清单等,共同做好返校学习需要的各种细节准备,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计划和方案。
3
给老师的温馨提示:
阶梯递进、深度学习、补齐短板
鉴于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不确定性,开学回校后,建议备课组不急于上新课,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准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统筹安排分层阶梯式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与“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居家学习有效衔接。
● 找到个性化的“关键”起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各异,把握教学起点,老师要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能知道什么,学生网上学习疑难、关键性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有这些问题等等,与学生一起找到他的“零起点”。
● 采用多样化的“滴灌”教学。班级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可将学习新课与补学巩固讲解并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的班级,提倡进行同伴互助式教学,班内统一教学与课后补学同时进行;对于班内学生知识掌握参差不齐的情况,可采取分层教学;对部分学习困难、注意力不易持久、独立性自觉性较弱而产生的学困生,教师应给予特别辅导补教。
● 关注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居家线上学习是学习的一种新方式,但相对缺乏教师的监督和引导、同伴的互助和研讨,学生的各学科学习往往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情况,在过程探究、思考应用上存在不足。教师应依据学生情况指导学生明晰学科知识体系和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在提前做好开学教学准备的同时,应通过与家人、朋友、同事、同行交流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以便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开学。
原标题:南京市教育局发布开学准备温馨提示 请查收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