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各中学立足学科教学、节日传承和基地建设等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劳动常识,开展公益劳育等举措,培养中学生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各中学立足学科教学、节日传承和基地建设等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劳动常识,开展公益劳育等举措,培养中学生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结合学科教学普及劳动常识。在育才中学劳动课程校外实践基地祥裕农庄,地理教师为同学们科普植物类型,并进一步探究农业区位选择问题;语文教师结合学生所见乡村风光,重温语文学习中的田园诗作。在丁沟中学农具陈列馆,思政教师为同学们讲解水车等农具发展历程及使用方法,鼓励孩子们发挥聪明才智,将各学科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活动融会贯通,解读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同学们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结合作业布置保障家务劳动。江都中学将家务劳动作为首色纳入“四色”劳动教育课程,定期布置家庭作业。区三中、张纲中学分别以“让青春在劳动中闪光”“学会感恩奉献温暖”为主题,引导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发现美好、懂得感恩。华君外国语学校布置“爱心”作业——“我陪妈妈过个节”,通过发动学生帮妈妈洗碗、给外婆敲腿,为奶奶洗脚等活动,让反哺之情升华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
结合节日传承开展公益劳育。该区多所学校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规范电动车排放,擦拭展柜橱窗,打扫地面卫生,清理街头广告。植树节当日,部分学校以“‘植’此青绿,不负春光”和“拥抱春天,播种希望”为主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扶苗、培土、夯土、浇水等各个环节的分工协作,体味集体劳动的无穷乐趣。
结合基地建设提升劳育成效。邵伯镇昭关中学开辟开心农场,按照“一个班、一块地、一种类型”的模式进行种植、管理,并由各班推选一名学生担任“场长”统筹负责,在培养孩子们责任意识的同时提升其劳动能力。仙城中学建设生态植物园,细分果木、花卉、农作物等区域,组织学生参与栽种、培植和管理,定期记录作物变化,撰写观察日记,开展绘画创作,形成“成长档案”,在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学习兴趣、科学探究精神的同时进一步放大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成效。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2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