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育人成己”

:2025年09月04日 中国教育新闻网
分享到: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培养核心,独特于“育人成己”与“教育爱”。师德修养需结合教学能力,通过榜样力量培养。教育家精神引领未来教育,解决时代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与文明进步。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培养的灵魂,也是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牛鼻子’。”日前在河南师范大学召开的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研讨会上,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刘林亚表示,应加强对教育家精神的研究阐释,引领广大教师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

谁能成为教育家?教育家精神有何独特性?教育家精神该如何养成?围绕师德建设与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相关议题,10余位国内知名德育专家围绕“教育家精神与师德修养”主题展开了前沿讨论。

教育家精神何以独特

教育家精神为中国所“特有”,“特”在何处?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建军看来,教师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家精神提供了中国对教师的独特理解,构成了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王红将“教育家精神”与“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进行横向比较后得出结论,“教育家精神”的独特性在于坚持指向人的“整全”。“教育家精神始终聚焦在‘人’,是‘育人成己’。”王红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高德胜同样认为,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教育爱”。“教育爱给予学生的不是消耗性的东西,而是有生命力的无限性的美好事物。这种给予不是植入,而是作为一种激发性因素,用来激发学生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高德胜说。

而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看来,谈论教育家精神时,“爱”的概念不能被泛化。“如果一个教师只谈‘爱’而不谈教学能力,不能称其具有教育家精神。”檀传宝说,师德修养需要与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师德不至于变成脱离教育实践的“夸夸其谈”。

教育家精神如何养成

在檀传宝看来,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具有强烈的道德意味,与师德修养、师德建设都有十分内在和密切的关联。

如何涵养教育家精神?首先需要提高教师与师范生的师德修养。“师德师风是所有教育者的价值坐标和精神灵魂,引导师范生树立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涵养德高为范的道德情操、修为乐教爱生的仁爱之心,与建构教育理性、学习学科知识、锤炼教学本领同等重要。”河南师范大学校长郭海明说。

在当天的“榜样说师德”环节,国家级教学名师、河南师大教授渠桂荣,“河南最美教师”、河南省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教师任明杰讲述了各自的动人故事。

渠桂荣年近八旬,但这些年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在她看来,高校教师的师德就要体现在教学和科研上,“学校承诺知名教授、国家教学名师给本科生上课,我不能食言。”渠桂荣说。任明杰以特岗教师的身份到离家百公里外的乡村小学任教,“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住在仅有十多平方米、漏风漏雨的房间,他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带着孩子一起种植、摄影、做美食,靠一双手把日子过成了“诗”。

“如果一个教师并非出于内在的需求与自觉,而只是被动地接受自上而下制定的师德规范和职业规矩,则他必然会将师德的自我修养视为纯粹的‘苦差事’。而‘苦差事’是不可能长久坚持的。”渠桂荣、任明杰的故事正印证了檀传宝的这一观点。

教育家精神怎样通往未来

“伟大的教育家的出现、教育家的群体崛起与时代剧变之间高度契合。”面向未来,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杜时忠提出,今天的世界处于转型发展的大时代,只有回答时代之问,才有可能成为真正伟大的教育家。

我们面临哪些教育的时代之问?“育什么人、怎样育人、为谁育人就是教育的时代之问,落后、保守的教育培养不出现代国家所需要的现代公民。”杜时忠说。

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铁芳的期待中,未来中国少年应该以中国少年的方式活出少年应有的欢乐、从容与美好,“中国少年有着5000年中华文明的底气、海纳百川的勇气、积极进取的正气、自立自强的骨气”。

只有解决了教育的时代之问,我们才能培养出如此美好的中国少年。这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的滋养。在冯建军看来,教育家精神是对教育家卓越教育实践和教育品格的概括,“对教育家来说是完成时,但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将来时。今天提出教育家精神,不只是为了总结过去,更是为了引领未来”。

而王红则认为,教育家精神不仅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和教育公平的纵深发展,还将推动世界教育事业的深度合作与良性交往,指引着世界教育者能够坚守“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发展观,以开放、包容、共生的价值观推动世界教育平等对话与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本报记者 黄 浩)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高质量 教师 会有 高质量 教育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以教育家精神“育人成己”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