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转印的微观世界被“看见” 有望大幅提升芯片良率

:2025年10月24日 光明网-《光明日报》
分享到:

冷冻电镜技术揭示光刻胶分子三维形态,开发减少缺陷方案,提升芯片良率。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光明日报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晋浩天)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光刻肩负着将设计图纸上的电路图案转印至硅片的关键任务,其中,光刻胶在显影液中的“一举一动”,直接决定了数以亿计晶体管的形态与芯片的最终良率。然而,这个发生在液态环境中的微观过程,始终是无法被直接观测的“黑匣子”,困扰着全球科学界。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彭海琳、教授高毅勤、博士郑黎明与清华大学教授王宏伟、香港大学博士刘楠等,利用前沿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成功揭开了这个“黑匣子”的神秘面纱,首次捕捉到光刻胶分子在溶液中的真实三维形态,更据此开发出能显著减少缺陷的产业化方案,为先进芯片制程的良率提升扫除了一大障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彭海琳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流程中,“显影”是决定图案成败的核心一步。显影液需要精确溶解光刻胶的特定区域,从而将预设的电路图形精确转移到硅片上。这个在液固界面上发生的微妙反应,其精度直接影响着芯片性能。尽管产业界投入巨大,但由于液态环境的复杂与动态特性,传统观测手段无法进行原位观察。因此,大家对光刻胶聚合物的溶解机制、相互作用及其缺陷形成机理等基本问题知之甚少。这也导致工业界工艺优化长期依赖反复“试错”,成为制约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良率提升的关键瓶颈之一。

面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另辟蹊径,首次将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引入半导体研究并取得奇效。研究人员最终合成出一张分辨率优于5纳米的微观三维“全景照片”,克服了传统技术无法原位、三维、高分辨率观测的三大痛点。

高毅勤说,首次出现的清晰三维视图带来了一系列颠覆性发现。研究不仅推翻了业界长期认为的“溶解后聚合物均匀分散”观点,还首次在三维空间直接捕捉到了光刻胶聚合物之间的“缠结”行为,并由此找到了芯片图案上的缺陷根源——“团聚颗粒”。在工业显影中,由于光刻胶本身疏水性强,这些团聚体会重新沉积到精密的电路图案上,造成致命缺陷。研究团队通过缺陷表征发现,一块12英寸晶圆上的缺陷数量可高达6617个,这是大规模工业生产所无法接受的。

基于这些微观发现,研究团队提出了两项简洁高效且与现有半导体产线兼容的解决方案。“实验结果令人振奋:12英寸晶圆表面由光刻胶残留引起的图案缺陷被成功消除,缺陷数量骤降超过99%,且方案表现出极高的可靠性和重复性。”王宏伟说。

“这项研究运用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其应用潜力不限于芯片与光刻领域。”彭海琳指出,它为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窥探各种液相界面反应(如催化、合成与生命过程)提供了强大工具。对于半导体产业而言,这次对液体中聚合物微观行为的成功解码,将推动先进制程中光刻、蚀刻、湿法清洗等关键工艺的缺陷控制与良率攀升,为芯片性能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4日 08版)

[我要纠错]
[编辑:宋聪乔 &发表于江苏]
关键词: 光刻胶冷冻电子断层扫描 芯片缺陷形成机理 揭秘光刻胶溶解过程 先进芯片制程良率提升 显影液微观行为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点个赞
0
踩一脚
0

您在阅读:电路转印的微观世界被“看见” 有望大幅提升芯片良率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
  • 一品教育:凭良知教书育人,靠实力赢得赞誉!
  • 阿里云上云钜惠,云产品享最低成本,有需要联系,
  • 卡尔蔡司镜片优惠店,镜片价格低
  • 苹果原装手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