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兵创新化学教学,强调实践与思维互动。丁老师用“五动教学法”,构建生本课堂。他点燃学科魅力,帮助多名学生进步,影响同行推广理念,坚持“生动化学”教育哲学。
他的课堂 没有枯燥的公式
只有实验的迸发与思维的跃动
他的讲台 知识不再冰冷
学生成为探究路上真正的主角
从普通教师到江苏省教学名师
他始终是“生动化学”的追光者
致力于让化学学习成为一场
实践与素养交融的探索旅程

他就是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的丁亚兵
一位用“生动”理念
点燃学科魅力的教育深耕者
一节实验课,锚定一生追求
2000年,面对高中化学“轻实践”的普遍困境,丁亚兵在“原电池”课上大胆创新:学生不仅动手制作柠檬电池,更深入研讨“电池材料的环境代价”与“未来新能源的可能”。当学生为实验成功欢呼、为议题陷入深思时,他由此确信:化学必须是“活”的,学生必须是“动”的。
自此,他立志带领化学课跳出“背公式”的窠臼,真正让学生实现“动手、动嘴、动脑、动情、动心”。

一场蜕变,催生一套理念
丁亚兵深知,化学的“生动”远不止于课堂的热闹。他创新提出以问题驱动、激励推动、内外联动、组内互动、思维灵动为核心的“五动教学法”,并构建 “生本、生师、生活、生成、生命”五维课堂模型,推动化学教学从知识传递升华为深刻的生命对话。
曾有一名学生因化学成绩不佳而自卑,丁老师察觉到他对实验的好奇与畏惧,便利用课余时间,从滴定操作开始耐心陪伴指导。最终,这名学生不仅高考化学取得佳绩,更一路成长为一名新药研发工程师。他动情地说:“丁老师办公室的灯,是校园里最暖的光。”

一种理念,活化一门学科
在丁亚兵看来,“生动化学”首先要点燃的,就是课堂本身。他带领学生拆解废旧电池探究原理,在污水处理模拟实验中思考环保责任,将理论与真实工业案例结合——寻常的理论课,就此变为跨界的探究场。
他针对不同学情,设计出“基础—提升—学术—卓越”四阶课程,让普通生源的化学成绩稳居全市前列。他始终坚信:“课堂要‘生动’得有价值,学科要坚守住温度。”

一人深耕,带动一群同行
作为南通市化学学科基地负责人,丁亚兵深信,卓越教育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正源自团队如“聚变”般的紧密协作。
他带领团队开发“生动化学”课程资源包,推广至省内外多所学校;主持8项省市级课题,出版专著《生动化学》,让“生动”从个人经验沉淀为可推广的区域范式。近五年,他指导的多位青年教师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团队中涌现出大批骨干力量。
“丁老师是引路人,更是坚定的同行者。”一位青年教师这样评价他。

一生坚守,成就一种共鸣
从教二十七载,丁亚兵始终坚守着朴素的教育哲学:教育不止于知识传授,更是生命的唤醒;化学不止于元素周期表,更是解读世界的重要语言。
二十七载如一日的坚守,当他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时,便更加确信——
这条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用“生动”激活每一个课堂,
用实践滋养每一次成长,
去做那个不仅点亮化学之光,
更愿点燃更多教育星火的传递者。

个人简介
丁亚兵
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
正高级教师
江苏省教学名师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
第八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优质课一等奖
南通市高中化学学科基地负责人
海门区丁亚兵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主持省、市级课题8项
出版专著《“生动化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学教学研究》
发表省级期刊论文百余篇,核心期刊多篇
来源:人事处(教师工作处)、市教师发展学院
编辑:单学艺、盛呈燕
校对:王骏
审核:陈新荣
来源:本文内容搜集或转自各大网络平台,并已注明来源、出处,如果转载侵犯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声明:江苏教育黄页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1-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信息综合发布查询平台保留所有权利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125
苏ICP备14051488号-3技术支持:南京博盛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